Banner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將於2024年01月06日至2024年02月03日,展出藝術家張子恩的個展−《學習成為一棵樹》。這場以行為檔案影像為主軸的展覽,將觀眾帶入一場跨越瞬間與永恆的心靈探索。

展覽以《創世紀》中的經文引言:”耶和華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 為出發點,透過行為檔案影像、平面繪畫、藝術書籍,及自然元素等多種媒材的交織,試圖拼湊出無形的「形象」。

藝術家深受哈利勒・紀伯倫的啟發,認為「樹是大地寫給天空的詩」,如同塔可夫斯基所言,藝術家像是用一隻手觸及大地,另一隻手則奮力指向無限的某處。這場展覽將觸及永恆,始於大地根基,指向高遠的天空。樹與人的關係,在細心思索下,蘊含極深的藝術含義。展覽由寫生起始,以行為錄像作結,將觀眾引導至朝向聖地的每一步,透過觀者的參與,延續那個永遠在擴張的「永恆的成為」。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張子恩CHANG Tzu-En
▎展期 Dates|2024.01.06-2024.02.03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4.01.06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4.01.25 (四) 14:00
▎與談人 Panelist|王柏偉 WANG Po-Wei /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馮馨FENG Hsin

展覽活動詳情

《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預定於12月底出版

視覺藝術圓桌會議集結視覺藝術工作者,從藝術影響力出發,到生存議題:健全生態鏈、國際競爭力、人才等,期望台灣有長期深耕的文化政策累積。經過前期顧問會議25場,與會150人次。於2023年12月11日至12月13日現場60位視覺藝術界專業人士與會,年齡橫跨各世代以及專業。

視覺藝術工作者在各自領域的努力和累積,在全球化競爭下是一股沒有被發揮的能量,視盟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攜手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借重各方的專業,這次的圓桌會議不僅是一場專業交流的盛會,更是一場共同探討視覺藝術生態的重要篇章。來自產、官、學、研等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決策者,以分組討論的形式,深入剖析藝術產業當前面臨的諸多難題,提出建議的解決方案並將發表《視覺藝術永續發展行動策略》,為視覺藝術創造更緊密的聯繫。本計畫將於十二月底發表,敬請持續關注最新消息。

“Telegraf. Creativity of the Brave” is Currently Ongoing! Cultural Bridges: An Exhibition of Diplomatic Artistry and Exchange

視覺藝術聯盟與烏克蘭文化代表暨 FreedomCode 共同創辦人 Kseniia Maslakova 合作,宣布共同舉辦「電報誌:無畏的群像」展覽。這個以藝術交流的文化外交活動於 2023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21 日,在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圖書室特別展出。本次展覽將展出備受讚譽的烏克蘭藝術書籍《Telegraf.》(電報誌)及其收錄的藝術家創作,該書因創新的文化外交方法而獲得 D&AD 獎項的肯定。《Telegraf.》講述烏克蘭在當今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展現的韌性與創造力,反映烏克蘭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透過烏克蘭創作者在俄烏戰爭中的視角,描繪關於這場全面侵略的戰爭。這本書在全球各地皆受到關注,曾在白宮展出,頗受好評,烏克蘭澤倫斯基總統也親自參與其中,並曾獲得國際媒體的專題報導。本次展覽是台灣和烏克蘭民間藝文團體的合作,由視盟、Telegraf 和 FreedomCode 推動。烏克蘭媒體也將報導本展覽的盛大開幕和亮點,展現國際影響力,促進台灣與烏克蘭之間更深層的聯繫。〈電報誌:無畏的群像〉證明了藝術在建立跨文化連結時的力量,將於12月7日(四)16:30 舉辦開幕及座談活動,由 Telegraf. 代表 Kseniia Maslakova 主講「藝術家如何回應危機時刻」,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參與台灣和烏克蘭的藝術交流,感受創作帶給我們的堅韌、創造力和文化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電報誌:無畏的群像     

Telegraf. Creativity of The Brave

展覽資訊|2023 / 11 / 30 Thu. – 12 / 07 Thu.
開幕座談|2023 / 12 / 07 Thu. 16:30
展出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9:00

Organizer: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合辦單位:Telegraf,FreedomCode

或許我們都是游牧者「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西亞南亞交流計畫是視盟自2018年進行的國際交流計畫,從臺灣觀點出發,與西亞、南亞等地區之獨立藝術組織/團體進行對話交流,透過邀請展出、交換駐村、媒合共創等合作方式,進行多元開放的藝術生產,締造臺灣與國際間的連結,並展現不同於西方視角的亞洲藝術能量。2023年,受到吉爾吉斯藝術機構 B’Art Contemporary 的邀請,以公開徵件方式推薦策展人盧芛參與由 Shaarbek Amankul 所策劃的「遊牧藝術計畫」(Nomadic Art Project),透過和吉爾吉斯當地人學習傳統的遊牧文化的過程中,進而思考「遊牧」之於當代的意義。盧芛於回國後持續發展此概念,與共同參與藝術營、來自美國、墨西哥、吉爾吉斯等地之六位藝術家合作,透過多文化的背景和媒材以展覽「包裹起一片土地」進行回應。「遊牧」在本展中並不是一個固定不動的概念,本展除回應當代遊牧的意涵,也連結了藝術家自身遷移過程中的路徑,透過共同在吉爾吉斯的旅行時光,經驗著自身族裔、文化和土地之間的模糊邊界,以具有創造性方式,連接了自身文化及傳統和當地圖像的關係。「包裹起一片土地」於臺灣當代一年展期間(2023年8月26日至9月3日),進行虛實整合雙展場的展出。

「傳說中,當上帝在分配土地給地球上各個民族時,吉爾吉斯人正在睡覺。吉爾吉斯人醒來後發現沒有分得土地,便央求上帝至少給他們一點東西。上帝可憐不幸的吉爾吉斯人,於是給了他們原本要留給自己的一片土地……那是一片美麗大地,山脈呈十字形交錯其上。」展名「包裹起一片土地」的靈感由吉爾吉斯蒙古包的意象而來,這種遊牧的「包裹」並不是永久性的,而是由周圍的自然所製成,例如由樹木取得的枝條如同骨架,動物毛髮所包覆的毛氈像是皮層。因此,蒙古包被層層包裹著,如同一塊有著各種層次的土地,它們站立在大自然中,通過開放的穹頂(Tjundjuk),連接著天空和地面,和製造它們的人一起遷移著。藝術家們將蒙古包的概念,作為他們作品的原點,透過在本展中重新包裹起他們的一片土地,詮釋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於自身土地的思考和想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Nomadic Art Prject-Packs of Land

盧芛策展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線上

展覽資訊|2023 / 08 / 26 Sat. – 09 / 30 Sat. (實體部分展至 09 / 03)
開放時間|全天 (實體部分為11:00-18:00)
展覽網址 https://reurl.cc/Nyp1ex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台灣視覺藝術協會,B’Art Contemporary
合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4 鬥陣 / ART FUTURE + 台灣當代一年展 9/1 起公開徵件

2024 台灣當代一年展ART FUTURE 藝術未來飯店博覽會品牌串聯歡迎台灣各世代、各種創作類型藝術家 tàu-tīn 參加。本屆將媒合藝術家與國內外畫廊以及專業經理人,國際畫廊來自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媒合藝術家與畫廊:畫廊與更多類型創作者的嘗試;藝術家與畫廊合作的經驗累積

本活動預計超過 50 間以上國內外畫廊參與,透過媒合機制,為當代一年展藝術工作者(包含藝術家、藝評人以及策展人)媒合本展覽期間合作畫廊以及專業經理人,促進藝術工作者與產業的對話。畫廊可以藉此機會嘗試與不同藝術家,更或不同類型藝術家合作。對參展藝術家來說,能有更多樣形式的職涯經驗累積。針對希望更了解與畫廊、專業經理人合作模式的藝術家,提供展前相關專業講座,銜接學校與產業間的斷差。活動包含針對藝術家於職涯發展需求,提供溝通、稅務、合約到訂價等前期課程與講座。期待透過跨領域合作,在蕭條的後疫情時代促成產業鏈結的各種合作機會,振興視覺藝術環境發展。

視盟首次與大苑藝術合作,發揮各自的專業與其影響力,為藝術家們打造更多作品曝光、銷售、合作的未來可能,創造藝術家、藏家、觀眾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多方對話平台。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長期以「藝術平權」、「開放多元」、「國際交流」為主軸核心,視盟更是傾力投注資源、人力,只為創造藝術工作者共構臺灣當代藝術的願景,聚焦文化能量影響社會的成長。

展期:2024 年 1 月 5 日至 7 日
地點:君悅酒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

 

2024 鬥陣 / ART FUTURE + 台灣當代一年展 徵件活動 即刻啟動

✸ 9 月 1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只要是視盟會員,皆可報名徵件,點我了解加入會員方式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大苑藝術

視盟觀點|藝文工作者著作權保障專法上路一年半,創作環境提升了嗎?

藝文工作者著作權保障專法上路一年半,創作環境提升了嗎?

2020年年末,視盟與文化法學會、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共同舉辦「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會中針對幾起著作權爭議案例到文化採購政策等藝文環境亂象通盤討論,包含「台灣設計展新竹獸設計案」一案,本案之藝術創作者因臉書發言,遭政府採購案廠商提告名譽毀損,進行官司訴訟長達一年的時間,近日判決出爐,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該廠商敗訴,端看此判決書內容,明為控訴名譽毀損,實則涉及著作權糾紛議題,在文化部提出著作權保障專法「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一年半後,我們應當再次檢視創作環境、創作者權益是否有實質提升。

該專法中強調機關或法人在辦理藝文採購、補助或徵件,應確保藝術工作者之著作權權益未受到侵害,若有侵害之事實應有適當的處罰條例(第22條)。文化部也於專法上路時強調每年將辦理委託調查,通盤檢視專法是否落實(第24條),惜至今尚未看到有公開之管理辦法及調查結果。端看近年幾起爭議事件,台灣職場多以和為貴,若與廠商產生糾紛,獨立藝術工作者就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一般,能力及資源皆有限,起爭議的廠商卻在鋒頭過後仍可以持續擁有資源。故我們再次呼籲文化部盡快提出合理之管制辦法及申訴機制,並定期公開著作權專法實施情形之盤查報告,以保障藝文工作者之權益。

「自己的權利自己顧」,藝文工作者必知著作權益

依著作權法,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第10條),著作權則包含「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第3條)。著作人格權,意思就是你擁有你的著作公開發表(第15條)以及標示姓名(第16條)之權利,若是共同著作,則也需要標示全體著作人的姓名。除非有另外約定,否則著作人格權在你著作完成的那一瞬間你就擁有它囉!

而創作者可以怎麼樣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最務實保障權益的辦法就是「務必在工作前與對方簽訂合約」,請對方提供或是自己準備都可以,藝創工會及產經研究室的網站上皆有勞動契約範本,若雙方產生工作糾紛,在法庭上合約書將會是最重要的呈堂證供,簽約前也別忘了看清楚自己的權利歸屬喔!

相關資料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1 年度 訴 字第 1010 號判決全文 reurl.cc/ZX4EYM   

■ 文化部文化藝術採購及著作權專區 reurl.cc/lvp4aA  

■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合約範本下載專區 reurl.cc/o0v4vD 

■ 郭奕臣聲明稿 reurl.cc/RvR0b6 

一年一度的創作共振,台灣當代一年展 3/1 起公開徵件

視盟自 2002 年起創辦「TAIWAN ANNUAL」(前身為「台灣藝術家博覽會」),以藝術平權為特色,不限年紀與創作資經歷,3/1 起至 3/31 止,向全臺各類型、創作主題、媒材之藝術創作者公開徵件,並將聯結世界各地的獨立藝術空間或組織,舉辦多元跨域的藝術展覽及活動,提升臺灣社會的文化內涵。

「台灣當代一年展」二十多年來不僅作為優秀藝術創作者齊聚一堂的舞台,近年也設置「評審團獎」讓許多有潛力的創作者嶄露頭角。參展者於藝壇持續發光發熱,如在國內外藝術獎項獲得佳績、作品受到商業市場青睞等,是呈現臺灣當代藝術圈最多元蓬勃之創作力的展覽平台。

視盟作為全臺最大的藝術工作者團體,持續追蹤當代藝壇趨勢,回應當代藝術的演進及資源共享的精神。由於數位科技發展與藝術產業已然密不可分,同時對焦聯合國 2015 年 9 月所發表《翻轉我們的世界:2030 年永續發展方針》,我們期許臺灣當代藝術創作者能跨越時空限制、結合轉型能量,突破既有展示思維限制一同實踐當代藝術的永續,共創當代藝術在未來的展演樣貌。讓我們的藝術創作與展覽,不再只是自我展示的物件,而是當代文化力量的集結。

2023 台灣當代一年展量身打造虛擬主展場,公開徵件的作品預計於今年 9 月在虛擬主展場全數展出,徵件作品可選擇同步參與「評審團獎」評選,原則上將選出 20 位入圍作品,含 1 位評審團獎得主,另外進行實體特別展出(時間與地點待主辦單位另行公告)。經最終評選之評審團獎得主,將獲得於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的展覽機會。歡迎全臺創作者踴躍投件、把握一年一度的發表機會!

➠ 2023 台灣當代一年展 Open Call
✸ 即日起至 3 月 31 日(四)19:00 截止
✸ 加入成為視盟會員即可報名徵件,立即成為會員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2023 視盟會員大會順利落幕,第十四屆理監事改選結果出爐!
視盟於今日(3/4)舉辦「2023視盟會員大會暨第十四屆理監事改選」,感謝會員的參與及支持,以及第十三屆理監事這兩年的付出,每位會員提出的寶貴意見都將成為視盟的養分,未來將由第十四屆理監事接棒,為健全台灣藝術環境持續努力。
會員大會結束後,緊接著召開第十四屆第 1 次理事會議,經過兩輪提名與投票,由何孟娟出任視盟第十四屆理事長,陳柏谷、郭奕臣出任第十四屆副理事長。
第十四屆理監事完整名單如下(依姓名筆畫排列):
理事長:何孟娟
副理事長:陳柏谷、郭奕臣
常務理事:蔡秉儒、蘇瑤華
理事:王鼎曄、李明學、李晏禎、邱杰森、林郁晉、姚孟吟、胡欣妤、常陵、陳擎耀、張暉明
備位理事:林裕軒、莊恩齊
監事:吳垠慧、周逸傑、陸先銘、陳嘉壬、賴香伶
 
2024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覽計畫開放徵件 開跑囉!

視盟(AVAT)與悍圖社秉持為藝術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每年提供「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覽空間予藝文界的老將新秀一個創作發表的舞台,期望經由空間的介面,能夠促進對於藝術的深度探討與藝術視野的開啟,進一步地擴展藝術對話交流。

2022年度共有6位/組獲選的藝術家,今年度藝術家組成皆為新生代,在其個展中分別呈現性質、形式皆迥然不同的創作手法及觀點思考。包含張文菀個展《誠實的觀者與受騙的作品 》、傅寧、溫佳寧雙個展《窺視失靈的畫家湯姆》《善的意志會狩獵》、溫晉豪個展《失落共同體》、蔡尚孚個展《GI@孚》、彭韋個展《空白》。

2023年度徵件獲選藝術家也將於2023年4月開始展出,共有6位/組獲選的藝術家:許芯慈 個展、何昆瀚.段沐雙個展、阮原閩.翁榛羚.鍾佩蓉 聯展、謝其軒 個展、石梓廷 個展,期待新的一年福利社徵件藝術家將會帶給大家什麼樣驚豔不凡的展覽計畫,在不同媒材、脈絡下的展覽又會有什麼樣的火花激盪,就讓我們好奇的看下去吧!

本屆開放徵件預計選出 4 至 6 件展覽計劃,每檔展覽展期依該年度安排約 4 至 6 周,獲選之提案計劃,約從 2024 年 2 月開始展出,展出日期由福利社協調安排。為推廣無紙化,報名採線上徵件,需透過視盟會員系統報名,報名者依規定須為中華民國國籍且為視盟有效會員,展覽主題、作品創作內容及媒材不拘,然該申請計劃需為首次公開發表。獲選者除可免費使用福利社展覽空間外,也提供燈電設備、印刷宣傳、座談活動等經費補助。投件時間自 2 月 1 日起至 3 月 31 日 19:00 截止,歡迎藝術創作者們踴躍投件。

詳細徵件辦法請上「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官網查詢!


點我了解更多!

戰火中移動的身體與家鄉的記憶,烏克蘭藝術家於台灣當代一年展呈現在台駐村創作成果

視盟於 2022 年秉持人道援助與文化交流的精神,邀請烏克蘭Gallery 101 創辦人 Marta Trotsiuk 及三位藝術家 Myroslava Bachkur(Mira Bachkur)、Anna-Zoriana Savka(Zirka Savka)、Veronika Cherednychenko來台駐村及創作交流計畫。Gallery 101 創辦人 Marta Trotsiuk 談到,她作為策展人,自 2017 年開始到世界各地旅行並觀察畫廊及藝術機構的經營模式,期待在探訪 100 間畫廊後,將這些海外經驗帶回烏克蘭,並於戰後於家鄉列維夫(Lviv)開設屬於自己的實體藝廊Gallery 101。本次交流計畫由其帶隊,在台駐村期間參訪包含台北當代藝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國立台灣美術館等大型藝術機構,以及數家台灣知名藝廊,同時透過一年展相關交流活動,向台灣藝術家及一般民眾分享烏克蘭現況與經驗。

本次駐村期間,三位藝術家以「記憶邊境」(Frontier of the Memories)為名,各自創作了全新系列作品。本系列主要創作靈感來自回憶及其不同面向,作品自藝術家個人經驗出發,在創造當代文明及歷史的過程中,探討人類透過地理版圖的擴張與轉移,在衝突中創造出新的規則與秩序。當人們遭受戰手火海波及,經過不斷反思過去和未來的許多面向,試圖以自身的回憶作為素材,投射當下的體驗。 

Zirka Savka首次嘗試以宣紙及水墨畫顏料為素材,描繪自己作為烏克蘭女性,面對戰爭猶如豺狼虎豹般地侵略,即使痛苦如箭矢刺穿她的身體,她仍無所畏懼並頑強抵抗;身後的藤蔓象徵一直支持她令她嚮往的大自然母親,也呼應這次來台駐村,被台灣綠意盎然的環境撫慰。 

Mira Bachkur以她擅長的油彩,呈現一幅幅戰時烏克蘭浮世繪,畫面乍看在呈現玩耍孩童的天真模樣,但下一秒細看後即可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大量的灰黑藍背景映襯鮮紅的對比色為其創作之特色。於實體展她也同時和觀眾分享在戰爭爆發之後,以拍立得撰寫日記、記錄生活的計畫,提醒自己日常的美好以及戰爭的殘酷。 

Veronika Cherednychenko以自己的家鄉赫爾松(Kherson)為靈感,使用鉛筆素描及VR影片呈現自己出生長大的塔爾街區(Tarle)。赫爾松為現今戰事最為激烈的區域之一,她在18歲離家追求藝術家夢想之後就從未返鄉,戰爭爆發之後她憶及家鄉的人事物,試圖描繪自己記憶中的景色,同時也感嘆現實想必和她的記憶已相去甚遠,遂用VR影片呈現家鄉在她腦中不斷形變的過程。 

Marta表示,她們在戰時仍積極以各種方式,向國際推廣烏克蘭藝術作品及藝術家,在戰爭爆發後她也開啟了倡議計畫,透過游擊的方式組織具有影響力的藝文圈人士一同為烏克蘭發聲,要求國際社會對俄羅斯進行文化制裁。盼透過本次的駐村計畫,除了向台灣介紹藝術家們的優秀作品,也讓國際社會更加認識烏克蘭現況,呼籲各界正視俄羅斯文化侵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