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2024春之藝術行政專業課程

2023年底視盟舉辦「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策略」於此圓桌會議中,提出「四年共造計畫」與「四年關鍵計畫」,而「人才團隊發展計畫」系統性人才培育就是當中重要的一環。視盟將以專業藝術行政課程結合實務演練,結合春之文化基金會支持開啟第一步。

為此,視盟規劃藝術行政專業系列課程,本課程從實務面出發,將各種行政上的難題整理出「企劃撰寫」、「佈展實務」、「專案管理」、「法律應用」以及「行銷企劃」五大面向,12堂課。本期先針對五大面向規畫初步的5門課程。期盼關照更全面的視覺藝術生態,培育更多視覺藝術行政人才。

——————————————————————————————————————————————————————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費用|單堂課原價2,000 元,報名三堂以上享折扣並多送一堂課(詳見下圖說明)

報名方法
資格|以「藝術行政」或有相關經驗者優先錄取
人數|預計招收 1 5 人(額滿為止)
報名方式|填寫報名表單

其他注意事項
繳費後若因故無法出席課程,將無法辦理退費,敬請特別留意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異動之權利

 

已開課程(後續將開設更多實用課程,更多資訊將在視盟官方社群媒體公布!)
課程費用
2024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當代藝術、歷史場域、文化運動,一起接力上場!

1936年,作曲家江文也以《台灣舞曲》在柏林奧運藝術項目中為台灣奪得第一面奧運獎牌。江文也出生於大稻埕,這個在日治時期是茶行、中藥行、南北乾貨、布行、米行貿易集散地的大稻埕,更是台灣文化藝術、民主意識、自由思潮的重要啟蒙發源地。從1921年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1923年蔣渭水創辦的《台灣民報》、1924年的「全島無力者大會」,到《望春風》的作詞人李臨秋,百年前這些風起雲湧的文化復興運動影響至今。

2024年,由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視盟)發起的「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結合「Taiwan Contempory Art Archive」網站,將大稻埕打造成一座城市文化資料庫。活動融合「當代藝術」、「歷史場域」和「文化運動」三大元素,將藝術作品的概念轉換成藝術關卡與工作坊,於大稻埕歷史街區的17個地點同步登場,觀眾可透過闖關遊戲方式體驗活動。「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網站與碰卡電子名片合作,將NFC技術導入每個藝術關卡,連結手機線上瀏覽藝術家作品,為公共藝術開啟全新體驗。

2024年夏季運動盛事,我們為場上選手加油的同時,邀請你親自參與自己的主場——「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運動員。從大稻埕出發,啟動每一條神經元,連結這座城市文化資料庫,讓這場跨越百年的文化運動繼續接力跑動下個世紀!

日期|2024 年 8 月 10 日 (六)、8 月 11 日 (日)
時間|13:00-17:00
活動起點|玉泉公園、永樂國小
活動內容|12 組藝術關卡、5 場工作坊、2 場限定表演
合作藝術家|羅聿綺、柯良志、周書毅、一公聲藝術、李明學、崔廣宇、陳擎耀、國家氧、羅懿君、吳季禎、張徐展、謝佑承、陳姿華、詹詠幀、林小杯、吳聯吟


主辦單位|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指導單位文化部
贊助單位台北市文化局碰卡股份有限公司、Giloo紀實影音、家樂福文教基金會
合作單位半日生活股份有限公司、陸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郭怡美書店、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臨秋居
特別感謝臺北市大同區永樂國民小學、台北迪化商圈發展促進會、新慶利碾米廠、富自山中、渭水驛站、Otherwise Library、PILLO、第一化工、全祥茶莊、新興糊紙文化

計畫主持人郭奕臣
策劃與執行團隊朱孝澄、林裕軒、陳少華、陳俞均、范宇晴、蔡秉儒
主視覺潘柏安 Poan Pan
行銷宣傳郭心芯
靜態攝影dulub studio
動態攝影製作三月影像
動畫設計蔡宗勳
道具製作張皓媛

更多資訊

藝術闖關|兩條主路線,觀眾可透過闖關遊戲方式體驗藝術活動,所有關卡皆從藝術家作品發想,當代藝術不再難懂!

  • 北門路線:起點站玉泉公園-港町文化講堂廊道(現址為全祥茶莊)-李臨秋故居-錦記茶行對面(現址為陳天來故居)-大稻埕碼頭前道路
     
  • 大橋頭路線:起點站永樂國小-平樂人行陸橋-新慶利碾米廠-富自山中-迪化半日茶屋-228事件引爆地紀念碑-Otherwise Library

工作坊|結合學習與互動,符合所有年齡層!

限定表演|邀請周書毅、一公聲藝術在文化運動會中接力演出!

數位體驗|結合碰卡NFC技術,連結手機線上瀏覽藝術家作品,為公共藝術開啟全新體驗!

歷史漫遊|大稻埕是台灣文化藝術、民主意識、自由思潮的重要啟蒙發源地,適合喜歡歷史文化的你!

參與藝術關卡

1|活動期間(8/10、8/11 13:00至17:00),至服務台 (永樂國小、玉泉公園、渭水驛站)索取「跑庫限定文化護照」「通行無阻號碼布」

2|在活動的 12 個藝術關卡中,出示「文化護照」與「號碼布」,方可進行闖關體驗。

3|闖關成功即可蓋印章於文化護照上,集滿 6 個印章可於活動服務台抽取完賽贈品(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參與工作坊

採名額限制,需事先報名,將於7月中開放報名。

觀看表演

不須報名,於表演時間前往表演地點觀看即可。

* 本活動為免費參與,活動期間請先至活動服務台索取「文化護照」與「號碼布」。

* 僅參與工作坊或觀看表演不需出示「文化護照」與「號碼布」。

本活動為免費參與,特別為早鳥報名者推出「早鳥限定!活動紀念路跑包收藏組合」每組限定價 400 元,由新銳設計師 Poan Pan 設計,內含「文化運動會應援毛巾」、「跨越大稻埕復古茄芷袋」、「設計款貼紙」(不拆售)。早鳥報名者將優先取得「跑庫限定文化護照」與「通行無阻號碼布」,保留參與文化運動會的資格。

視盟會員再享 100 元折扣,把握機會,立即訂購!

* 此收藏組合為限量發行,售完為止。訂購後可於活動期間至活動服務台領取。
* 現場不開放報名與購買,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
* 此為客製化訂做商品不適用鑑賞期,恕不接受任何退換。
* 因螢幕以及解析度不同,產生螢幕與實體商品顏色色差,請以收到商品實際顏色為準。
* 目前樣式僅提供參考,產品最後樣品確認前,主辦單位有權利變更其樣式與顏色。
* 本次收藏組合為活動贊助性質,將開立協會捐款收據作為憑證。

■ 藝術團體賽簡介
為讓更多藝術創作者了解文史實踐與當代藝術結合的意義與目的,特以福利社的象徵之一「悍圖社」作為指標,於「2024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增設「藝術團體賽制」,透過此方式強調文化藝術史中藝術團體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比賽首獎為「福利社2025年度一檔展覽檔期」,讓獲獎者們不僅能在活動過程中體會文史與藝術的交流實踐,展現他們的創意思維,並最終有機會在展覽場域中實踐想法(*展覽不限個展、聯展或策展)。
 
■ 藝術團體賽活動辦法
「藝術團體賽制」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需於報名階段於線上繳交要求的書面資料,繳交完成並經主辦單位確認無誤得獲第二階段參賽資格;第二階段為活動日競賽計分,「2024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以兩條推薦路線,共十二個關卡站分布於大稻埕一帶,團隊需協力完成其中至少六關,集章完成後返回終點站即計時結束,經終點站工作人員確認無誤得以列入計分。(詳細參考下方評分機制說明)
 
□ 報名時間
即日起至07月20日止報名,主辦單位將於08月05日前寄信通知各團體第一階段成績,並通知參賽須知與集合地點。
 
□ 起跑時間
2024年08月11日,星期日,下午1:30大稻埕起跑!
 
□ 報名資格
限4人以上(含)、6人以下(含)團體報名。團隊成員為18歲以上,並從事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創作領域與藝術研究、策展、文字相關文化工作者。
 
□ 評分機制
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以書面資料審查(藝術家或策展人過去作品、展覽初步概念規劃與說明),邀請評審進行評分,佔總成績60%;第二階段以活動競賽的時間加權計算,佔總成績40%。(如遇到總分同分的情況,以第一階段成績作為成績標準。)

□   第一階段評審名單
王鼎曄、呂佩怡、陳擎耀
 
□ 獎項
★ 金牌 2025年度福利社展覽檔期一檔+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紀念品套組
★ 銀牌 每人碰卡1張+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紀念品套組
★ 銅牌 城市跑庫文化運動會紀念品套組
氣候正義在地覺醒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書書封
《氣候正義在地覺醒: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書》

國際藝術社群曾於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期間舉辦 ArtCop 活動,試圖傳達「氣候議題同時也是文化議題」,並用藝術創作帶領人們感受地球環境所遭遇的處境。臺灣藝術圈對於氣候議題的回應體現在環境藝術的發展上,藝術家透過藝術創造行動,修復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為改變過往單打獨鬥的狀態,進一步呈現出臺灣藝術工作者對於「永續」議題的看法及建議,台灣視覺藝術聯盟(以下簡稱「視盟」)今日(6/20)視盟「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於官網上線,透過問卷調查 250 組獨立工作室、替代空間、畫廊、美術館、藝術園區等不同的視覺藝術機構,是國內視覺藝術首次的永續意識普查,並藉此提出符合臺灣在地情境的永續策略。

根據「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藝術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且已在可及範圍內採取永續行動,包含與氣候議題相關之藝術創作生產、日常的節能減碳活動等,顯示我國視覺藝術工作者的永續意識已蔚然成風。調查中進一步透過巡迴講座蒐集臺灣各區的意見,發現位於東部的藝術工作者更是已將永續行動融入生活及創作中,例如透過撿拾材料創作、關注土地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等議題。然而對於碳排放的計算上仍須努力,多數機構對於要如何計算碳排放量數據以及如何撰寫永續報告沒有深入的接觸,顯示出目前缺乏公開透明的藝術碳排放量資料庫作為參照,也沒辦法與國際藝文機構或是其他產業同步比較數值,缺乏與外界的溝通管道,影響成效仍有限。

「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也針對一般民眾製作永續意識調查問卷,以作為與視覺藝術工作者/機構之對照組,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傾向支持有意願減少碳排放量行動的藝術工作者/機構,期待藝術工作者/機構能更有意識地在藝術活動上實際減少碳排放量,未來若能透過計算工具,增加藝術工作者為減少碳排放量努力的可溝通性,不但能獲得一般民眾的支持,也能讓社會更了解藝術產業碳排放量的狀況,並成為溝通的共同語言。對此,視盟建議成立藝術永續實踐的資料庫,累積並分享在地的創意行動案例;建立符合在地的碳排放計算器,以有感易懂的數據作為可與外界交流的基礎。上述建議的意義並不限於數據統計,而是觀照藝術永續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踐,使案例變成一個可複製的經驗,進而產生一種生態關係的轉化。

2022 年,畫廊協會、表演藝術聯盟、文化法學會、臺北藝術大學,以及視盟共同發起「臺灣藝術永續聯盟,」試圖聯合各藝術領域的力量,發揮社會影響力,如畫廊協會成立「綠色使命辦公室(Green Engagement Office)」,建立視覺與表演藝術之碳計算器及資訊網,並於台北藝博會規劃「凈零排放示範展區」;表盟出版台灣版「劇場綠皮書」,翻轉了表演藝術當前製作流程的思維,並提供循序漸進的實踐方法;北藝大舉辦「藝術永續國際論壇」,邀請來自世界及臺灣的藝術永續領導者深度對話。

視盟則於 2023 年完成國內視覺藝術機構永續意識普查,2024 年,視盟將進一步研發適合臺灣國情的藝術永續調查模式,協助推動藝術機構撰寫「永續報告書」,不僅能透過報告書與國際對話,也能作為未來與企業合作的各項永續指標評比。另一方面視盟也將著手進行視覺藝術材料研究相關的知識性平台,收集和分享有關藝術永續實踐及永續材料的資訊與方法,試圖建立媒材資料庫或材料履歷,讓已在推動永續行動的藝術工作者能帶動更多人參與,鼓勵藝術工作者及機構使用低碳排材料,擴大永續意識的推動。

為響應永續精神與支持知識共享,本書採數位出版,全書內容已建置於視盟官網,供大眾閱讀與下載。

Published by AVAT.
發行日期:2023 年 6 月

|Read Now:
福利社徵件結果暨「春之展望」獲選者公布

本次福利社徵件經兩輪審查後,評選出2025年度展出之藝術家,包含王詠翔、吳柏葳、阮柏遠、林建文、簡莉芸,而首屆「春之展望」則由阮柏遠獲得十萬元獎金。

評審團主席方彥翔指出,阮柏遠的創作從數位技術媒介經驗出發,從操作性、造形性、物質性、現場性相互環扣的問題出發,創作不僅僅只在捕捉感官經驗上一瞬的驚掠感,反而是透過不同的途徑去探問更為本質性的感知結構與存在性的問題。相關系列創作已經持續發展一段期間而有一定成熟度,展覽提案也具有高度的完整性。

第一輪初審評審委員邀請王鼎曄、郭維國及陳擎耀等資深藝術家擔任,本次複審則邀請方彥翔(獨立策展人、藝評人)、常陵(悍圖社藝術家)、李明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擔任評審委員,歷經資料審查與面談簡報,選出2025年度福利社 5 檔徵件展覽獲選名單分別如下:

《展間的閒暇》王詠翔

《怪獸繁榮》吳柏葳

《我的螢幕上 有眩光》阮柏遠

《邊緣子》林建文

《分岔的情境》簡莉芸

藝術家阮柏遠,藉使用電子設備的共通經驗——造成生理迷眼的光,以此為起始點,發想出展覽計畫《我的螢幕上 有眩光》。螢幕上的炫光幫助我們看到乘載著手機、電腦、電視與其正顯示的影像背後的技術物件與物質,透過投影機、螢幕、發光二極體、物理模擬、3D列印等不同技術或技術物為展品,嘗試藉由雕塑的概念性思考,驗證我們如何感覺或知覺到數位物,並重新建構我們的感知。

藝術家王詠翔因接觸布展委託工程,從而體會到展覽與展覽之間的快速更替如同快時尚,其中的期程壓力不止對藝術行政上造成負擔,對於創作者而言也間接成為一種消耗。《展間的閒暇》預計展出「展覽的換檔時刻」,使觀眾有機會慢下步調重新檢視展覽空間自身。

現於日本駐村的藝術家吳柏葳,受到距今 90 年前開始盛行的日本「特攝」電影啟發,諸如巨大怪獸與巨大英雄為角色的戰爭故事,以圖像運算、擬仿與繪畫等創作《怪獸繁榮》,傳達對於時代的懷舊情懷。

藝術家林建文以率性而直白的氣度展現其對於自身的性別氣質、性向定位以及其不同於主流所乘載的生命記憶,本次計畫《邊緣子》透過拼貼、重組、並置、堆疊及裱匡方式來佈置不同的影像,一再地模糊邊緣與主體之間的界線,亦在回應這個社會對「美」的定義。

關注在相對抽象概念中的藝術家簡莉芸,延續其探討空間、記憶、質地的物件創作手法,提出計畫《分岔的情境》。靈感擷取自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著作《小徑分岔的花園》所描述的迷宮狀態, 透過觀察生活所處的環境、空間,將其與過往的經驗和回憶相互交雜。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作為替代空間性質之實驗性展演空間,常態推動年度展覽徵件與評選,鼓勵新興藝術家具有學術性、實驗性創作展出。在徵件評審機制中,共分為初審及複審兩階段,由專業評審挑選出五組藝術家舉辦個展或策劃展。每件提案皆有其出色與獨到之處,視盟期望藉由「春之展望」持續獎掖年輕藝術創作者之職涯發展,為整體視覺藝術環境持續注入活力。

《2024 春之藝術行政人才培力》計畫徵才
*2024518日至202461523:55*
計畫緣起

2024年底視盟舉辦「視覺藝術永續發展策略」於此圓桌會議中討論,台灣視覺藝術困境與未來,最終如何發揮藝術社會影響力,累積文化藝資產。提出「四年共造計畫」與「四年關鍵計畫」,「人才團隊發展計畫」系統性人才培育就是當中重要的一環。視盟以專業藝術行政課程結合實務演練,結合春之文化基金會支持開啟第一步。

當今的數位時代下,大眾能輕易通過新媒體與社群網絡等新媒介,快速接收到瞬息萬千的流量訊息,這使得美感、美學、文化、藝術、娛樂、潮流等資訊在網絡平台中能大量流通傳遞,藝術以更加多元且跨域的型態,史無前例地貼近大眾日常生活中。這也造就出新型態的藝術產業鏈與當代跨領域藝術人才的需求,如何在這股新趨勢下快速調動與整合現有藝術人才與培育新世代台灣青年是至關重要的任務。

現今社會如何發揮並運用藝術影響力,不能忽視團隊各項專業的合作。一件作品的產出,到最終的呈現,從藝術家創作過程就有技術團隊的參與,包含材料、製作、裝裱、藝評等,展覽的呈現不可或缺的更有藝術品運輸、燈光工程、行政策展團隊等。重視所有專業,是健全產業鏈的第一步。並由此鼓勵人才跨領域的加入,充分結合不同領域技能,擴散藝術影響力在社會上的作用。

春之文化基金會贊助為期三年的「春之藝術行政人才培力」計畫,開啟藝術行政人才培育的先河。本計畫將提供獲選者進入藝術行政產業專業發展的培訓計畫與實務經驗。並提供視盟一年的正職合約,使獲選者能夠利用工作實踐經驗,同時也提供課程與專業諮詢。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是一個非營利第三方部門組織,又名視覺藝術聯盟或簡稱視盟,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以服務藝術社群為主要宗旨,致力於開發整合視覺藝術環境資源,監督政府文化政策,支持並推動視覺藝術影響力計畫。

成員包含視覺藝術創作者、策展人、藝評人、藝術行政工作者、技術團隊與學術、教育工作者等。協會成長拓展的過程中,陸續有理念與藝術專業範疇相同的同好及團體相繼加入,包含有畫廊與藝術經紀公司、畫會團體等,匯集了視覺藝術專業中的各種從業者,至今已累積超過千位成員入會。

春之文化基金會1999年成立,以鼓勵藝術創作、展覽、研究與教育為使命,積極推動台灣現代和當代藝術文化之發展,期能連結在地資源,促進國際對話,拓展人文視野。亦積極回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需求,重視在地對話和社會連結。期能持續提供藝術新思想和創作研究的活水,並透過多樣化的國際藝文合作,為台灣當代藝術發展建構交流平台

徵才對象

  • 不限系所科系大學/專科以上畢業者。

招募日期

  • 2024年5月18日至6月15日23點55分止,並於6月22日通知初審結果。

培訓日期

  • 2024年7月2日至2025年6月28日。

遴選機制

  • 本次招募分為2階段,書面初審通過進入複審,最終將擇一名獲選者進行全職培力計畫。
  • 各階段評選基礎:
    • 初審:報名表及作品集(內含個人簡歷、相關經驗說明、語言或特殊技能證明獲獎經歷、動機陳述或自我評估),作品集以直式A4編輯pdf格式存檔。
    • 複審:顧問團隊多對一方式進行面試。

複審時間

  • 2024年7月2日至2025年6月28日。

複審地點

  • 福利社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培訓福利與配合項目

  • 培訓福利與項目:
    1. 視盟約聘合約一年。
      透過實戰作業培養藝術行政經驗,以及團隊合作與跨部門溝通的能力。薪資前三個月試用期32,000,後九個月38,000(上述薪資皆為實領,不額外扣除勞健保),員工福利,工作法規皆依勞動基準法辦理。
    2. 藝術行政專業系列課程(通過初試者皆可免費參與)
      系列課程從實務面出發,將各種行政上的難題整理出「企劃撰寫」、「佈展實務」、「專案管理」、「法律應用」以及「行銷企劃」五大面向,12堂課程。
    3. 專業顧問諮詢
      定時安排顧問諮詢,協助學員適應以及效率學習。
    4. 結訓後提供推薦信一份
  • 配合項目:
    1. 獲選者須配合相關媒體宣傳。
    2. 獲選者須配合參與相關培力課程。
    3. 獲選者若因故無法履行視盟約聘合約,視同放棄上述1-4點福利。

報名機制

  • 採線上報名機制,請於活動截止前將「報名表、作品集」寄至電子信箱:info@avat-art.org,信件標題以「春之藝術行政人才培力計畫申請-姓名」為準。

注意事項

  •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或於上班時間(每週二到週六11:00-19:00)來電詢問,朱先生02- 2585-7600。

簡章下載

2024春之藝術行政人才培力徵才簡章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將於 2024 年 4 月 20 日至 5 月 19 日,展出由許祐綸、張筱翎、宋家瑜等策展人聯合策展《在縫隙中拾起》。其集合多位藝術家、小說家及移工創作者,以錄像裝置、文學創作及攝影等多樣創作媒介,探索不同社群間彼此交流與美學的潛能,在社會現實與藝術實踐之間開展一條另類的互動途徑。同時,策展團隊特別針對一般移工休息或禮拜的時間,將福利社展場的開放時間調整為每週三至週日(11點至晚上7點),以提供不同對象觀眾更多機會觀展。

本展概念發展自 2020 年起之藝術計劃「移動羅曼史」(Not Just Love Stories)此計劃定位在「移動」與「情感」兩元素之間的交會之處,並邀請移工與台灣創作者共同探索當代情感樣態與群體移動性之間的細微交織,試圖淬煉其中無法忽視的政治社會現實及移工生存處境,以文學共創與藝術駐點的方式呈現。

由上述計劃延伸而來的本檔展覽,參展的藝術家有 Evi Agustika、Muhamad Fauzi、Pahrudin、Tari Sasha、Neni Triana、吳美琪、何柏儒、林新惠、程仁珮、楊双子、劉純良、蕭鈞毅、魏澤 (依姓氏筆畫排列)等十三人,透過兩個主要敘事——其一由故事、情感及商品的交換與交易,串連起東南亞移住者的情感樣態與廣大的經濟文化結構;其二則以視覺藝術及文學交織的虛構敘事,藉以描繪想像世界與複雜現實之間的縫隙——以影像裝置、人像攝影、物件轉化、文學與身體展演等創作媒介分別詮釋,透過差異與共有的指認,展開對話與空隙的縫補,就像在縫隙中找到細微的共通線索,將之拾起並搜集再造。
有別於過往展覽空間獨立於福利社,本展亦有另一處平行展覽空間在金萬萬名店城(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25-52號287室),其原為老舊商場,因為臨近聖多福天主教堂,所以聚集了許多菲律賓商店,提供家鄉美食、生活物品、貨運及匯款等各種服務,現已以「小菲律賓城」暱稱。「移動羅曼史」團隊曾進駐其內部設立實體據點,從該處出發進行訪談田調與參與式研究,本次展覽將藉由文件及裝置,呈現團隊、藝術家與移住者社群互動的過程軌跡。

展覽期間,除以固定展品呈現與展覽座談外,策展團隊亦特別策劃二場不同主題的藝術家座談會《移工鏡頭裡的愛情產業鍊》及《黑戶寶寶與移工藝術共創》、二場以金萬萬名店城為主的街區走讀,與一場閉幕演出《只是行走而已》,最末者將由藝術家劉純良呈現從金萬萬一路走回福利社的過程中,現地創作的行動身體劇場。豐富的內容與活動邀請所有觀眾蒞臨福利社參與與交流,亦走出藝術詮釋後的展場空間,直接走進移住者真實、當前的生活場域。

| 展覽資訊 |
▎展覽名稱 Title|在縫隙中拾起 Elsewhere, within Now
▎策展人 Curator|許祐綸 Fiona Hsu Yu-Lun、張筱翎 Sherry Chang Xiao-Ling、宋家瑜 Sally Sung Chia-Yu
▎藝術家 Artist|Evi Agustika, Muhamad Fauzi, Pahrudin, Tari Sasha, Neni Triana, 吳美琪 Wu Mei-Chi, 何柏儒 Ho Po-Ju, 林新惠 Lin Xin-Hui, 程仁珮 Cheng Jen-Pei, 楊双子 Gemini Yang, 劉純良 Liu Chun-Liang, 蕭鈞毅 Hsiao Jun-Yi, 魏澤 Wei Ze (依姓氏筆畫排列 by Alphabetic Order)
▎展期 Dates|2024/04/20(六)- 2024/05/19(日)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三至週日 11:00 – 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金萬萬名店城(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25-52號287室)
▎開幕茶會 Reception|2024/04/21(日)15:00
▎展覽座談 Forum|2024/05/05(日)14:00
▎藝術家座談 Artist Talks|2024/04/28(日)14:00、05/12(日)14:00
▎與談人 Panelist|鄭文琦 Rikey Tēnn、Uters Taiwan、David Damarwan、Galih Dika Anggara
▎街區走讀 Street Walking Tour|2024/05/05(日)16:30、05/19(日)14:00
▎走讀帶領人 Guide|許柏慧 KK
▎閉幕演出 Closing Performance|2024/05/19(日)15:00

展覽活動詳情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ction Strategies for Visual Arts
The Four-Year Co-creation Project

I. Proclaim the year of 2024 to be the first year of Art Impact.
Suggestions for public policies:
1. Organizing international forums and exchange events to bring in the latest thoughts and approaches from around the globe.
2. Establishing an office dedicated to various promotive tasks, including consultation, outreach, and education.

II. Concrete policies and actions for instituting investments for generating impact
1. Establishing a four-year, 10 billion “Impact Investment Fund.”
2. Encouraging artists to invest their creativity in four major fields associated with impact-generating enterprises, namely, mental health/well-being, senior care, eco-sustainability, and cultural accessibility.

III. Publishing an Annual Art Impact Report
1. The Annual Art Impact Report should be published in the December of the year to inform the external world of the impact generated by Taiwanese artists throughout the year.
2. Organizing forums and exhibitions to proactively facilitate dialogues with the external world and engage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ector in investing and getting involved in developing the impact of art.
 

Four-year Key Projects
Five main projects are listed below:
I. Art Eco-chain Restoration Project
II. Talent and Team Development Project
III. Space Vitality Project
IV. International Art Seeds Project
V. Creative Project of Social Collaboration—Public Art Reform Movement

Published by AVAT.
Published in December 2023.

|Read Now:
〈記憶地景〉臺烏國際交流計畫

〈記憶地景〉是延續 2022 年,由烏克蘭籍策展人 Marta Trotsiuk 與三位藝術家共同合作的藝術計畫〈記憶邊境〉,在本次計畫中,策展人延續「記憶」的概念集結四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包含兩位烏克蘭藝術家 Maria Proshkowska 和 Olha Kuzyura ,與兩位台灣藝術家林安琪和陳飛豪,展現他們對於藝術研究交織的成果。

本計畫深入探討了「記憶」的複雜性,從表層開始,層層剖析,直到得以洞察深處。在這裡,我們透過童年經歷、公民身份、社區、家庭,以及神經系統特性的影響來探索「記憶」。

凝望著我們的記憶,有時就像凝望著廣闊的地平線。有些遠處的片段朦朧迷離,但當我們將視線拉近時,它變得清晰而明亮。然而,所有的記憶都僅只是從我們當下的腦中畫面所構成,它從許多區塊組成,甚至其中一些是來自於我們的想像。

隨著歲月流逝,記憶凝聚成某種歸屬感,超越了個體界限,逐漸帶有集體性。我們透過反思,深刻思考與戰爭、移民、殖民文化遺產等創傷經歷相關之集體記憶,將會如何影響我們自身與下一代。

本計畫最終成果以展覽形式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展出,四位藝術家共同探索「記憶」與自我人生重大轉折之間的複雜互動,尋求「記憶」如何形塑人們的世界觀,又如何影響人們對於重大事件的判斷和反應等各方面的解答。除展覽外,藝術家 Maria Proshkowska 也在計畫期間進行了兩場行為表演-「(不曾)消逝的線」,她以粉筆為媒介,在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和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周圍繪製了一條幾近虛構、極其脆弱且即將消失的線,做為一種政治性的表達,這一方土地,屬於藝術、屬於自由。以這種詩意的方式,保護這個所在,免於任何企圖佔領和奴役的行為,以這種文化性的表現,試圖引出「自我認同」和「內在自由」面對專制威脅時,其相關反思的重要性。

展覽日期:2024.01.13 – 01.21
展覽地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策展人:Marta Trotsiuk
參展藝術家:
Maria Proshkowska、Olha Kuzyura、林安琪、陳飛豪
Organizer: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指導單位:文化部
場地協力: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參展藝術家作品介紹

單頻道高畫質錄像、彩色、有聲。
陶瓷陶笛:南投/苗栗地區手工製作,黃土(12 件之一),尺寸和重量依場地而定,台灣土壤,2022

Pswagi Temahahoi》 是《找尋 Temahahoi 的路徑》藝術創作計劃的一部份,透過將紀錄片與視覺和聲音表演結合,編織出混合錄像裝置之作品,探索 Temahahoi 空間的進一步可能性。

Temahahoi 講述了一個只有女性和性別少數族群居住的地方,它們可以與蜜蜂溝通並且用風受孕,此作品描繪藝術家 Ciwas 進入 Temahahoi 的旅程,試圖在山影間的光隙中追蹤和記錄蜜蜂的路徑,並自製他們的陶笛,以尋找被遺忘的 Temahahoi 記憶。

該樂器使酷兒族群能夠透過共享聲音創作的親密時刻和共享氣體來聯結彼此,並發現 Temahahoi 的酷兒景觀。

單頻道錄像,10分12秒,2017
歷史檔案,尺寸隨場地而定

台北的十四、十五號公園為台灣戰後第一起民間反抗公辦都更的「康樂里」事件現場,而現今獨留的日本總督明石元二郎的鳥居,更見證了此地於戰前作為日本墓地的「三板橋」,在歷史塵埃落定的當下,本作透過日治初期發生於此地的愛情故事:《心中雪解車》為題,重新翻攪此地由日治至當代豐富的城市記憶。

​《心中雪解車》刊載於1900年台灣日日新報,內容講述日本妓女鳴戶與日本高進商會職員梅田末太郎的殉情事件,兩人私奔後自縊於大稻埕德國領事館前的載貨列車,後來由日本文人葬在三板橋,是台灣的比翼塚,比翼塚是日本特有的習俗,將生前無法結合的愛侶共葬,以求了卻其遺憾。

​本作以浮世繪、檔案影像與台灣民間畫作為素材,重新講述這段發生在台灣的東洋式愛戀物語,將故事相關的城市場景如艋舺花街、大稻埕與三板橋等地重新呈現,最後以三板橋墓地戰後成為東亞大陸移民群居的康樂里的地理轉換作為兩個時代的歷史對照,重新追憶這段失落的台北城市記憶,探索台灣土地看似斷裂實則深厚的文化厚度。

裝置,45×30 cm,2024
由傳統烏克蘭自製和台灣布料製成的玩偶,填充物為被俄羅斯導彈直接擊中而燃燒的烏克蘭當地小麥粒

烏克蘭重要的傳統物品—Motanka 娃娃,代表著生生不息,是一個具強大力量的神聖之物。藝術家重新以編織布料和穀物製作一個大尺寸的娃娃,希望引起現代社會反思,當我們面對不確定性和遇到危機時,對於希望的渴求。傳統烏克蘭布料和台灣布料的結合是試圖理解這兩種文化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它們在歷史中所帶來的悲傷故事。

藝術家為娃娃穿上一層又一層的衣服,似乎在重新撫平傷口,試圖減輕毀滅和戰爭帶來的無聲痛苦——娃娃的身體充滿了被俄羅斯導彈直接擊中而燒毀的烏克蘭小麥,沒有眼睛的面容則代表當面對所有不確定所面臨到的複雜問題,它無言以對。它是對抗操控和宣傳的證明,極具韌性。

68張印刷底片照片、寬22mm的黃色膠帶,於202417日在台北寶藏巖藝術村進行的行為表演紀錄,攝影:周佳諭。

藝術家在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和臺北數位藝術中心周圍繪製了一條幾近虛構、極其脆弱且即將消失的線,做為一種政治性的表達,這一方土地,屬於藝術、屬於自由。以這種詩意的方式,保護這個所在,免於任何企圖佔領和奴役的行為,以這種文化性的表現,試圖引出「自我認同」和「內在自由」面對專制威脅時,其相關反思的重要性。這條薄弱、逐漸消逝的線,能保護這個島嶼及裡面的人們嗎?這條線是我們唯一能期待的防禦措施,來抵禦潛在敵人的毀滅性入侵嗎?

藝術家面對侵襲家鄉的戰爭的殘酷,被迫逃難、感受到毀滅性後果的無盡痛苦,轉化烏克蘭傳統中將女性視為家庭守護者的概念,並以行動和行為的方式為這些概念注入女性主義的內容。藝術家常在她的創作中探討關於無形的主題,本作中,她再次運用和探索此般感知,以粉筆達到一種新的藝術表現。

藝術家試圖在當今世界中尋找未來與過去之間的聯繫,畫下了一條只會留下回憶的線。

裝置,共分為兩部分。尺寸分別為120×155cm260×190cm,盲印,紙張,2023

Under a single skin〉創作理念圍繞著如何與身體重新建立聯繫,將身體作為乘載我們經驗的容器。透過感受到記憶和現實在物理層面上如何產生共鳴,並運用合適的材料,以賦予它們新的形象,我們在記憶和自我認知上都發生了變化。

從烏克蘭到台灣,我創作了一系列的物體,組成裝置。運用盲印(Bind Print)技術,在紙張上留下物體的印記,保存各種物體的瞬息萬變的狀態。紙張同時也吸收了物體受到汙染的部分,如煤煙和鐵鏽。這些層次深深地聯繫著我們在當時的皮膚上感受到的經歷,包括焦慮和危險感。

紙張一直是記憶和價值的載體。我們信任它及它所記錄的訊息。紙張,實際上是我們記錄諸如出生和死亡等最重要事件的文件,但紙張本身的材質卻不適合長久保存。然而,這顯現出來的脆弱教導了我們應更加珍惜周遭的一切事物。從這些被作為印記的物體中,也包括在戰爭期間已經修復的建築細節。在受到如此大規模的破壞後,修復者為我們重新創建了這些文化遺產,也為未來保存相當重要的象徵。

這件作品已然成為對我們在烏克蘭所面臨現實的痛苦痕跡,同時也對新的集體記憶的形成進行見證。透過作品說出自己的經歷,使社會大眾意識到我們是一體的。

為了創作描繪「手」的物件,我使用了紙張上有寶藏巖藝術村建築物及我的家鄉烏克蘭建築物的紙張,使作品成為一座橋樑,展現我們保護珍貴事物的願望。

裝置,200×200 cm,每個模組尺寸為 17×17 cm,盲印,紙張,2016-2023

材料與物件呈現一個時代的審美觀和巧思,也代表著人事已非的事實。它們成為讓我們探索難以碰觸的集體記憶議題時的有效途徑。在這個多變的世界地緣政治格局下,我們的文化演進被中斷。原本應為我們自我認同提供支撐的知識、文化和物質遺產被嚴重的破壞,造成不可逆的結果。

代表著某種集體性,這種共生的空間賦予人們信心和存在的意義。過去的世代已被從歷史中抹去,而今天本應成為我們參照的價值範式被系統地摧毀。因此,我們特別難以保護那些在我們之前、為我們所擁有但非我們所創造的事物,我們持續的失去,不論是物質或是所謂形而上的

這個裝置包括了室內掉落的材料、被破壞的建築和不再存在的國家邊界的碎片印記,每個紙張物件不僅是一個死亡面具,也是一份記錄一個人在空間中存在的文件。在現代世界形成的過程中`將「我們」歸納為一種多元文化的共同體,同時扭曲和侵蝕文化,最終影響國家身份的界限。我們今天感受不到這是屬於我們的,因為我們已失去了昨日種種。

展覽專輯
2025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覽計畫徵件

*2024年2月4日至2024年3月31日19:00止*

計畫緣起
視盟(AVAT)與悍圖社秉持為藝術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提供「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覽空間予藝文界的老將新秀一個創作發表的舞台,期望經由空間的介面,能夠促進對於藝術的深度探討與藝術視野的開啟,進一步地擴展藝術對話交流。

申請資格

  • 須為中華民國籍。
  • 須具有視盟有效會員資格。
  • 從事各項相關藝術工作之個人或團體。
  • 展覽主題、作品創作內容及媒材不拘。
  • 該申請案需為首次公開發表(新作需佔展出作品50%)。

場地說明

  • 本展覽空間分A區、B區及A+B區,申請者可依三場地擇一提案,「福利社FreeS Art Space」將依該年申請通過展覽案件之條件與複雜度進行檔期之協調,以利展覽順利推動。
  • 空間平面圖請見置底圖片。

評選辦法

  • 分為兩階段評審制,包含初審與複審,將聘請專業評審(包含悍圖社、視盟理監事成員、外聘委員等)進行篩選,初審以書面資料遴選,複審將進行面試,評選結果公告於視盟福利社官方平台,並以電子郵件另行通知獲選者。

檔期安排

  • 通過評選之提案,將從2025年3月初開始排程展出,展出時間以福利社協調安排,如有遇到臨時變化,福利社保有調整檔期之權限。
  • 每檔展期約四至六週。

申請文件
請至視盟會員系統報名,並備齊所需附件如下:

1. 展覽計劃簡報:ppt格式(16:9橫式比例)
內容需含:計畫名稱、申請人簡介、展覽類型、展出作品介紹、展場作品配置圖,總頁數以20頁為限,並附上簡報google雲端硬碟連結
2. 參展作品說明及檢附圖檔或影片檔:jpgmp4格式
作品資訊須標明:作者、作品名稱、年代、媒材、尺寸、創作概念等。
圖片上載說明:每張圖檔大小1MB以上、3MB以內。
影片上載說明:作品為錄像、行為、新媒體藝術。

注意事項

  • 欲報名福利社徵件,須具有視盟有效會員資格
  • 若為策展/聯展申請,請同時備妥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資料。
  • 若為聯展申請,參展藝術家皆須具有視盟有效會員資格。
  • 若為雙個展申請,請在展名、展覽論述等資料中清楚標注藝術家姓名。
  • 送件之資料及相關附件檔案概由本館留存,申請者請自留備份。
  • 如申請者有專屬畫廊經紀代理約,敬請事前協調,並於申請時備妥畫廊同意證明書。
  • 如有任何疑問歡迎來信或來電詢問承辦人員。
    電子信箱:freesartspace@avat-art.org
    聯絡電話:02-2585-7600

獲選者權利與義務

  • 獲選者可免費使用福利社展覽空間(會議室與辦公室除外)、現有燈電設備與相關行政協助。
  • 提供文宣品設計及專業作品攝影、座談活動等費用補助。
  • 獲選者須配合展覽相關之行政、宣傳、開幕與座談活動。

展覽場地圖片

2025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覽計畫展是由視盟(AVAT)與悍圖社攜手合作,誠摯邀請各位藝術家或藝術團體參與2025年度展覽計畫的徵件。此徵件旨在提供一個充滿創作活力的展覽空間,以促進對藝術的深度探討,同時為老將與新秀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舞台。

計畫緣起源於對藝術公民服務與藝術環境回饋的初衷。透過展覽空間,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期望促進藝術對話,拓展藝術視野,並激發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性。

2023年度共有8位/6組獲選的藝術家,在各展覽中分別呈現性質、形式皆迥然不同的創作手法及觀點思考。包含許芯慈個展《打包的方式》、何昆瀚.段沐雙個展《虛幻主體》《薄 影像》、阮原閩.翁榛羚.鍾佩蓉 聯展《掀開那刻》、謝其軒個展《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石梓廷個展《後臺有誰》。

本屆開放徵件預計選出 4 至 6 件展覽計劃,每檔展覽展期依該年度安排約 4 至 6 周,獲選之提案計劃,約從 2025 年 3 月開始展出,展出日期由福利社協調安排。為推廣無紙化,報名採線上徵件,需透過視盟會員系統報名,報名者依規定須為中華民國國籍且為視盟有效會員,展覽主題、作品創作內容及媒材不拘,然該申請計劃需為首次公開發表。獲選者除可免費使用福利社展覽空間外,也提供燈電設備、印刷宣傳、座談活動等經費補助。投件時間自 2 月 4 日起至 3 月 31 日 19:00 截止,歡迎藝術創作者們踴躍投件。

聯絡資訊:

  • 電子信箱:freesartspace@avat-art.org
  • 聯絡電話:02-2585-7600

◍ 徵件日期2024.02.04 – 03.31

更多第一手消息請追蹤FB粉專➠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視盟官網 

視盟會員系統 

徵件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