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ofacopy

Back ART Foundation

Back ART Foundation 即使面對獨自在達卡發起當代藝術計畫的龐大挑戰,仍不畏艱難於2013年成立,自此致力於揉合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集結多方力量組織活動,擴大達卡的藝術視野。這些活動也是新銳當代藝術家拓展長才的機會,讓以往被傳統藝術機構視為太具野心的實驗性與表演性作品,能藉此機會躍上城市舞台。

Back ART深信藝術改變世界的力量,透過多元風貌的活動在孟加拉推廣新的藝術語言;活動囊括展覽、工作坊,以及近期的國際表演藝術節「達卡現場藝術雙年展(D’LAB)」。

Back ART Foundation期許將藝術帶給普羅大眾,透過籌備創新性的公共藝術計畫,以推廣新興藝術家,激發年輕人的潛力並提供成長機會。Back ART亦在多元領域中建立獨創性的藝術計畫,議題觸及神話與農村生活型態、都市化、難民與移民、記憶、語言和表演等,使藝術家能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各個領域揮灑靈感。

Back ART年度計畫:
1. D’LAB
:兩年一度的表演性活動
2. Native MYTH
:農村地區的短期駐村藝術家活動
3. Urban HOURS
:著眼都市化的公共藝術計畫
4. ART&SCIENCE
:學生工作坊
5. SONGLAAP
:表演工作坊

*  2018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  2020 視盟「全球災難共同體-當代藝術機構對談計劃」參與單位

Bengal Foundation

Bengal Foundation 組織信念以「接觸藝術與文化」的方式使大眾增廣見聞,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並且改善社會。成立目標為「塑造人們對美學的感受,並創立與藝術有回應的環境」。因此,除了保存傳統文化、包容內部的多樣性、演變和增長、鼓勵藝術實踐,也不遺餘力推廣藝術的創作過程、技術和資訊等,除了注入信心,亦從文化資產的角度展現孟加拉的正面形象。

Britto Arts Trust

Britto Arts Trust 2002年創立於孟加拉達卡,是一個由藝術家經營、觸及全球的非營利機構。它的常駐空間坐立於達卡的格林路,但它在全國不同地點都有密集運作,盡力支持及提倡各種新想法。Britto 是個穩定擴展的文化及藝術空間,培育推廣孟加拉當代藝術界的各類型跨領域實踐者、團體和人際網路,為專業藝術人士舉辦國際性及地方性的論壇,讓他們能自由會面、討論、實驗及提升技能,以期有更好的發展。

*  2018、2021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  2021 與視盟合作籌辦《প্রতিধ্বনি // ECHO // 迴響 》 跨國交流展,展出台灣藝術家丘智偉、楊子逸、徐莘之作品。

Jog alternative art space

2012年於孟加拉吉大港成立,是由藝術家主導的公共藝術平台,目的為服務視覺藝術創作者,希望增加藝術家、社運人士和大眾之間的交流。一年一度的cheragi art show是該組織最具規模的計畫,Cheragi是位於吉大港的一個街區,在展覽期間以限地創作的方式集結來自各方領域的藝術家。

Porapara Space

Porapara Space 是一個由藝術家運作的機構,於2004年成立起,便持續提供藝術家基本的後勤、調解及創作方面的支援,亦和當地居民、國內外藝術家協力執行一些優秀的參與式社區計畫;另外,在營運年間,也組織了工作坊、居住方案、展覽、公共藝術計畫和藝術家座談會。因此,Porapara Space 對於藝術家而言,是一個透過藝術活動來達到群眾溝通的平台。

Samdani Art Foundation

成立於2011年,為支持該國當代藝術家和建築師的作品。它的計畫是透過製作補助、駐村、教育計畫和展覽,支持並拓展藝術家和建築師的創作視野。為此,SAF藉由官方夥伴關係與孟加拉政府合作。該基金會最大的活動是一年兩度的DAS,成立於2012年,持續從事與南亞有關的藝術和建築的非商業性研究和展示平台。最近發起新的DAS研究員計劃,以支持孟加拉的藝術發展與研究。

藝術家石梓廷將於2023年10月7日至11月4日,在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出個展《後臺有誰》。「後臺有誰」類似臺語「後壁有誰」(āu-piah-ū-siáng),除了是藝術家常在作品中形塑的諧音梗,也是本次展覽動機,更是創作者對自身的一則提問。

回應藝術家趙世琛對傅柯的文章《後臺作為一種方法》,石梓廷將家中產業及個人創作歷程視為「後臺」(backstage) 經驗,對應藝術創作於各式場域中所呈現的「前臺」狀態。基於閱讀此文的情感投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揭示了身體的勞動性,進而帶出個人生命經驗中的部分元素:技術鐵工產業中的「複製」、「程序性」及「精準度」。

回顧石梓廷於2022年製作的「GHAI SHOU—神之左手」、「GHAI SHOU—惡魔之右手」二件作品,皆呈現因地、時、物產生的延異狀態。本次展覽亦以此為出發點,討論技術普及的時代中,透過學習各式技術所產製而成、充滿複製性的手作物件中,如何以量變與質變的角度建構所謂的「真實」。故此,本次展覽更完善了「工廠遊戲」——藝術家於2017至2022年的繪畫創作中論述的核心概念,且形式不僅涉及繪畫,更涵蓋立體裝置、雕塑與動畫。在展覽中,藝術家構築「首」與「手」的關係,以及其同時作用的產物—「體跡」。在性質上則以像素化方式呈現,且將「物」的延宕過程遍布於整個展覽空間。

石梓廷自言,近期認為場域對個體影響甚大,也回想起在學院內曾為古典寫實技術沉迷成痴的狀態。因此,藝術家將工廠與美術學院中建構而成的疏離個體,重新組合為本次展覽的元素。在幽微的矛盾感受中,透過對「後臺」的觀察與介入,體現藝術家主觀視角下的工廠狀態,並建構「真實」的方法論。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石梓廷 SHIH ZIH-TING
▎展期 Dates|2023.10.7-2023.11.04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3.10.07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3.10.28 (六) 14:00
▎與談人 Panelist|莊偉慈 CHUANG Wei-Tzu、趙世琛 CHAO Shih-Chen

展覽活動詳情

或許我們都是游牧者「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西亞南亞交流計畫是視盟自2018年進行的國際交流計畫,從臺灣觀點出發,與西亞、南亞等地區之獨立藝術組織/團體進行對話交流,透過邀請展出、交換駐村、媒合共創等合作方式,進行多元開放的藝術生產,締造臺灣與國際間的連結,並展現不同於西方視角的亞洲藝術能量。2023年,受到吉爾吉斯藝術機構 B’Art Contemporary 的邀請,以公開徵件方式推薦策展人盧芛參與由 Shaarbek Amankul 所策劃的「遊牧藝術計畫」(Nomadic Art Project),透過和吉爾吉斯當地人學習傳統的遊牧文化的過程中,進而思考「遊牧」之於當代的意義。盧芛於回國後持續發展此概念,與共同參與藝術營、來自美國、墨西哥、吉爾吉斯等地之六位藝術家合作,透過多文化的背景和媒材以展覽「包裹起一片土地」進行回應。「遊牧」在本展中並不是一個固定不動的概念,本展除回應當代遊牧的意涵,也連結了藝術家自身遷移過程中的路徑,透過共同在吉爾吉斯的旅行時光,經驗著自身族裔、文化和土地之間的模糊邊界,以具有創造性方式,連接了自身文化及傳統和當地圖像的關係。「包裹起一片土地」於臺灣當代一年展期間(2023年8月26日至9月3日),進行虛實整合雙展場的展出。

「傳說中,當上帝在分配土地給地球上各個民族時,吉爾吉斯人正在睡覺。吉爾吉斯人醒來後發現沒有分得土地,便央求上帝至少給他們一點東西。上帝可憐不幸的吉爾吉斯人,於是給了他們原本要留給自己的一片土地……那是一片美麗大地,山脈呈十字形交錯其上。」展名「包裹起一片土地」的靈感由吉爾吉斯蒙古包的意象而來,這種遊牧的「包裹」並不是永久性的,而是由周圍的自然所製成,例如由樹木取得的枝條如同骨架,動物毛髮所包覆的毛氈像是皮層。因此,蒙古包被層層包裹著,如同一塊有著各種層次的土地,它們站立在大自然中,通過開放的穹頂(Tjundjuk),連接著天空和地面,和製造它們的人一起遷移著。藝術家們將蒙古包的概念,作為他們作品的原點,透過在本展中重新包裹起他們的一片土地,詮釋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於自身土地的思考和想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Nomadic Art Prject-Packs of Land

盧芛策展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線上

展覽資訊|2023 / 08 / 26 Sat. – 09 / 30 Sat. (實體部分展至 09 / 03)
開放時間|全天 (實體部分為11:00-18:00)
展覽網址 https://reurl.cc/Nyp1ex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台灣視覺藝術協會,B’Art Contemporary
合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4 鬥陣 / ART FUTURE + 台灣當代一年展 9/1 起公開徵件

2024 台灣當代一年展ART FUTURE 藝術未來飯店博覽會品牌串聯歡迎台灣各世代、各種創作類型藝術家 tàu-tīn 參加。本屆將媒合藝術家與國內外畫廊以及專業經理人,國際畫廊來自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媒合藝術家與畫廊:畫廊與更多類型創作者的嘗試;藝術家與畫廊合作的經驗累積

本活動預計超過 50 間以上國內外畫廊參與,透過媒合機制,為當代一年展藝術工作者(包含藝術家、藝評人以及策展人)媒合本展覽期間合作畫廊以及專業經理人,促進藝術工作者與產業的對話。畫廊可以藉此機會嘗試與不同藝術家,更或不同類型藝術家合作。對參展藝術家來說,能有更多樣形式的職涯經驗累積。針對希望更了解與畫廊、專業經理人合作模式的藝術家,提供展前相關專業講座,銜接學校與產業間的斷差。活動包含針對藝術家於職涯發展需求,提供溝通、稅務、合約到訂價等前期課程與講座。期待透過跨領域合作,在蕭條的後疫情時代促成產業鏈結的各種合作機會,振興視覺藝術環境發展。

視盟首次與大苑藝術合作,發揮各自的專業與其影響力,為藝術家們打造更多作品曝光、銷售、合作的未來可能,創造藝術家、藏家、觀眾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多方對話平台。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長期以「藝術平權」、「開放多元」、「國際交流」為主軸核心,視盟更是傾力投注資源、人力,只為創造藝術工作者共構臺灣當代藝術的願景,聚焦文化能量影響社會的成長。

展期:2024 年 1 月 5 日至 7 日
地點:君悅酒店(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2號)

 

2024 鬥陣 / ART FUTURE + 台灣當代一年展 徵件活動 即刻啟動

✸ 9 月 1日起開放報名,額滿為止。
✸ 只要是視盟會員,皆可報名徵件,點我了解加入會員方式

指導單位: 文化部
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大苑藝術

不經意做著白日夢的日常經驗,探討一個沒有起點與終點的路徑——《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謝其軒 個展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將於 2023 年 7 月 29 日至 2023 年 8 月 26 日,展出謝其軒個展—《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 本次展覽藝術家謝其軒以自身的日常經驗與作品結合,展出六件作品,利用「雕塑」空間的手法改變展示空間的白盒子調性,建造其想像的空間類別,回應「做」白日夢的狀態。

藝術家謝其軒的創作聚焦於對原有空間的回應,將接近眼前的現實脫離一般作品的觀看方式,嘗試用「雕」和「塑」的邏輯建構空間,試圖讓觀者從感知作品當中身歷其境,並將其引領至比暗影更暗之處,從而進入另一種思維。於《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個展中,藝術家謝其軒透過空間的分層、穿透與反射,呈現黝黑色調、光與影錯落有致的雕塑空間。謝其軒認為「做白日夢」能暫時抽離與週遭相關的事物,在似夢非夢間徜徉,只有突然刺激,才會返回現實狀態;而展覽主軸要探討的不是夢的內容,而是「做」這個動作,亦為沒有起點與終點的路徑。本次展覽期間亦舉辦展覽座談,邀請與談人張乃文與藝術家謝其軒擴展更多展覽與作品之間的對話與討論。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謝其軒 HSIEH Chi-Hsun

▎展期 Dates|2023.07.29-2023.08.26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3.07.29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3.08.05 (六) 14:00

▎與談人 Panelist|張乃文 CHANG Nai-Wen

展覽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