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ofacopy

探索真實與虛擬的交錯:何昆瀚、段沐雙個展《薄 影像:難言之影》、《虛幻主體 Phantasm》

福利社將於5月13日至6月10日展出何昆瀚、段沐雙個展《薄 影像:難言之影》、《虛幻主體 Phantasm》,兩展覽皆透過或虛或實的呈現方式,探討真實與虛擬之間的關係。《薄 影像:難言之影》展覽中的光、聲音、建築和物件通過逆向操作引起大腦的認識和感知,提供了一種新的身體感知方式。觀者可藉由自身個人經驗、美學刺激將真實和虛擬重新組合成影像。《虛幻主體Phantasm》則是展示了三件作品,透過重新部署觀者的虛擬身體和真實身體,在虛擬空間中探索主體性和身體感,並進一步提問當代人如何在虛擬空間中重新感知自身。

眼見為實,腦知為實?當代藝術如何與展示空間互動?藝術家在福利社展覽空間試圖以現地製作的媒體裝置回答這個問題。透過光、聲音和展場原有物件構成的作品,藝術家挑戰觀眾身體感知與大腦判斷之間的盲區,造成感官與大腦的矛盾,讓人不禁發出「在那裡的究竟是影像?還是物件?」的疑問。參考杜象提出的「次薄(infra-mince)」概念,何昆瀚的作品創造了這種存在於兩種感覺、維度之間,相似而無法覺察的狀態,觀者的感知被略過,取而代之是大腦依據過往經驗所下的判斷,因此形成錯誤的認知與感知的幻覺,真實物件與虛擬影像,被重新組合為觀者自己詮釋的影像。

人們使用通訊軟體、電玩遊戲等數位產品時,以自己創造的「替身」存在於這些虛擬空間,替身既能感知,也能輕易脫離那個空間,感受因此顯得真實又虛幻,主體是否真實存在?藝術家分別從「莊周夢蝶」的故事、佛教修行方法「不淨觀」、東方園林建築切入,嘗試從東方思想探索人在虛擬空間中的主體性與感受性。段沐透過虛擬實境和動畫作品,呈現人們游走於現實與虛擬的數位時代下,主體/客體、看/被看關係的轉變,另一種身體被建構、被想像的路徑,探索身體在現實和虛擬空間的感受性,並進一步提問「當代人類如何在虛擬空間中重新感知自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 影像:難言之影      Infra-Image  

何昆瀚HO Kun-Han個展  ──── 福利社B區

虛幻主體                  Phantasm
段沐TUAN Mu個展    ──── 福利社A區

展覽資訊|2023 / 05 / 13 Sat. – 06 / 10 Sat.
開放時間| Tue. -Sat. 11:00 – 19:00
開  幕|2023 / 05 / 13 Sat. 14:00

座談一 〈虛幻主體〉藝術家講座I | 2023 / 05 / 13 Sat. 15:30 與談人|沈伯丞
座談二 〈虛幻主體〉藝術家講座II|2023 / 05 / 20 Sat. 15:30 與談人|莊偉慈
座談三 〈薄 影像: 難言之影〉藝術家講座| 2023 / 05 / 27 Sat. 14:30 與談人|高重黎、王俊傑


展覽活動詳情

「打包的方式」是為身體感的移居做練習,也是空間意識的持續狀態

在頻繁更換居所的過程中,身體與意識彷彿為不適應的自己,建構出了一個容身之所,那是記憶亦或是現實?想像或是遠方?

以此提問揭開展覽的序幕,褔利社FreeS Art Space 2023年度的第一檔個展《打包的方式 The Ways to Pack》將於 202 04  08 日至 2023  05  06 日展出, 藝術家創作中多運用空間裝置、影像與雕塑詮釋對於地方的理解、記憶與身體感,以虛構或實質的行動作為呼喚感性經驗與想像的途徑,並觀察地方在認知及現實之間的流動與投射。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探索移者跨越地方的心理過程,以實質事物作為其精神性的比喻及象徵。此次展出許芯慈透過幽默的敘事方式,以及對於空間裝置、錄像、聲音等媒材的運用,將對空間龐雜的情感與記憶,打包進身體。

展覽以「打包的方式 The Ways to Pack」為名,透過類似於「打包」中整理、分類及收納的動作,得以記憶、想像並內化空間,以藝術作為媒介,嘗試找尋不同打包 記憶、想像、內化、體現 ) 空間的方式,並以理性且實際的方法,確立往返於記憶中安適場所,這個抽象空間的路徑,並試圖歸納出某種程序,以便攜帶並得以在任何地方展開,將地理場所轉換為精神性的空間;將身體感緩慢的移居過程壓縮為片刻。

「打包」不僅是為身體感移居所做的練習,也是空間意識的持續狀態。我們只能透過不斷地探索新的打包方式,加強自身與空間的連結,將空間打包,將記憶收納,並存放於自身意識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覽資訊

展期│2023年4月8日— 2023 年5月6日 ,周二至周六 11:00 – 19:00

地點│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3.04.08 (Sat.) 14:30

展覽座談│2023.04.08 (Sat.) 15:30

與談人│王德瑜 WANG Te -Yu

Gazelli Art House

成立於2003年,為一間支持數名國際藝術家的當代畫廊,透過巴庫與倫敦的全球公共計畫與展覽空間,向不同觀眾提供廣泛且動態的展覽。曾規劃 Window Project,此計畫為藝術學校畢業生提供專業的服務;另外,於2013年開始在二手市場的私人銷售工作,並於2015年成立了數位藝術館,提供藝術家可在現實及虛擬環境交叉工作的平台。

Museum of Modern Art

成立於2009年,樂於接受新潮與實驗性藝術,透過計畫支持這一類的亞塞拜然新銳藝術家。除了保存歷史中免於受到破壞的亞塞拜然當地作品,還收藏了達利、畢卡索、夏卡爾等大師名作。此外有紀錄片、私人收藏、建築和雕塑的展示,並展覽兒童現代藝術作品以促進兒童的興趣與發展可能。

Q-Gallery

Q-Gallery於1999年,由當地的藝術家Salkhab Mammadov教授成立。作為亞塞拜然首批私人藝廊之一,Salkhab爲許多當前著名、初學藝術家、雕塑家、攝影師提供藝術實驗的機會。透過支持當代藝術,藝廊旨在讓觀眾熟悉亞塞拜然的藝術,培養大眾對當代藝術的藝術品味並形塑藝術市場。巴庫的Q藝廊與柏林的巴庫美術館成功實施與舉辦許多展覽、策展計畫、學生競賽,並參與國際藝術節、雙年展等等。

YARAT CONTEMPORARY ART SPACE

YARAT 為一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國際間藝術家、觀眾與機構及教育機構的推廣。不只單於首都巴庫(Baku),YARAT的發展也甚多關於過去蘇聯政權所延伸出的地緣關係及歷史文化,與當地的藝術機構也有非常多的合作。

視盟觀點|藝文工作者著作權保障專法上路一年半,創作環境提升了嗎?

藝文工作者著作權保障專法上路一年半,創作環境提升了嗎?

2020年年末,視盟與文化法學會、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共同舉辦「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會中針對幾起著作權爭議案例到文化採購政策等藝文環境亂象通盤討論,包含「台灣設計展新竹獸設計案」一案,本案之藝術創作者因臉書發言,遭政府採購案廠商提告名譽毀損,進行官司訴訟長達一年的時間,近日判決出爐,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該廠商敗訴,端看此判決書內容,明為控訴名譽毀損,實則涉及著作權糾紛議題,在文化部提出著作權保障專法「文化藝術工作者及事業著作權保障辦法」一年半後,我們應當再次檢視創作環境、創作者權益是否有實質提升。

該專法中強調機關或法人在辦理藝文採購、補助或徵件,應確保藝術工作者之著作權權益未受到侵害,若有侵害之事實應有適當的處罰條例(第22條)。文化部也於專法上路時強調每年將辦理委託調查,通盤檢視專法是否落實(第24條),惜至今尚未看到有公開之管理辦法及調查結果。端看近年幾起爭議事件,台灣職場多以和為貴,若與廠商產生糾紛,獨立藝術工作者就像「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一般,能力及資源皆有限,起爭議的廠商卻在鋒頭過後仍可以持續擁有資源。故我們再次呼籲文化部盡快提出合理之管制辦法及申訴機制,並定期公開著作權專法實施情形之盤查報告,以保障藝文工作者之權益。

「自己的權利自己顧」,藝文工作者必知著作權益

依著作權法,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即享有著作權(第10條),著作權則包含「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第3條)。著作人格權,意思就是你擁有你的著作公開發表(第15條)以及標示姓名(第16條)之權利,若是共同著作,則也需要標示全體著作人的姓名。除非有另外約定,否則著作人格權在你著作完成的那一瞬間你就擁有它囉!

而創作者可以怎麼樣保障自己的權益呢?最務實保障權益的辦法就是「務必在工作前與對方簽訂合約」,請對方提供或是自己準備都可以,藝創工會及產經研究室的網站上皆有勞動契約範本,若雙方產生工作糾紛,在法庭上合約書將會是最重要的呈堂證供,簽約前也別忘了看清楚自己的權利歸屬喔!

相關資料 

■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111 年度 訴 字第 1010 號判決全文 reurl.cc/ZX4EYM   

■ 文化部文化藝術採購及著作權專區 reurl.cc/lvp4aA  

■ 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合約範本下載專區 reurl.cc/o0v4vD 

■ 郭奕臣聲明稿 reurl.cc/RvR0b6 

YAY Gallery

成立於2012年,坐落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冊中的巴庫老城區中心,YAY藝廊為亞塞拜然當代藝術的先鋒,還代表橫跨數個時代的亞塞拜然藝術中心,致力於支持近年來受國際認可的亞塞拜然藝術家;亦有展覽計畫,期望將世界各地最具創新性的藝術家作品帶到巴庫。平時除提供直接性的藝術節目,還會定期舉辦藝術家講座、讀書會、電影放映會及工作坊,並希望能夠成為藝術家與大眾交流的平台。

**原文出自 YAY Gallery,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整理翻譯。

Asia Art Archive in India

印度亞洲藝術檔案館(AAA in I)成立於 2013 年,旨在建立資源,透過數位化藝術家和學術檔案、開發研究項目和組織相關計畫等方式,協助研究該地區當代藝術場域。AAA in I 將其研究系列論叢展示於新德里的藝術空間,並自2016 年起開放民眾參觀。AAA in I 與個人、組織和機構合作,舉辦研討會、展覽和座談,以進一步豐富館藏,為當代藝術的新興研究和藝術項目作出貢獻。

*  2022 視盟「國際FreeS社-亞洲當代藝術進行式」參與單位
**原文出自 Asia Art Archive in India,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整理翻譯。

Logo - GALLERY 101
GALLERY 101

Gallery 101 創立於 2017 年,創辦人 Marta Trotsiuk 為藝廊負責人與策展人,她以此計畫探索世界各地藝廊的營運方式及商業模式,獲得開設藝術空間所需的知識並累積經驗,最終目標是探訪100家藝術空間後,在家鄉烏克蘭利沃夫開設自己的藝術空間「Gallery 101」。至今她已拜訪了 33 個國家和 69 個城市,探索了 96 個藝術空間。Gallery 101 計畫的成立宗旨為致力推廣、普及烏克蘭當代藝術,並且促進發展烏克蘭的藝術市場。目前作為一線上藝廊計畫,除規劃快閃活動,也舉辦展覽、漫步藝術計畫、慈善藝術拍賣會、出版書籍、錄製 Podcast 等。

*  2022 視盟「恐懼與希望-台烏交流計畫」參與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