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盟自1998年籌備,1999年成立至今。這二十餘年來,視盟以「服務藝術社群」為初衷,多次為台灣藝術界發聲,不論是維護受侵害的藝術家權益,或是對不公政策提出異議,視盟作為民間非營利組織,試圖由下而上地在公共事務議題上產生影響力。同時,視盟長期與政府保持密切關係,政府單位經常就各項政策規劃徵詢視盟專業意見。除此之外,視盟亦主動發起各項改善藝文環境作為,如遊說立委提出法案,或邀集相關政府部門制定政策等。而一路走來,視盟在營運目標與工作方向上,也會隨著組織改選或社會文化變遷而進行調整,作為「大家的」視盟,持續秉持擴大與嫁接藝術從業者與社會間的聯繫之信念,與藝術從業者站在一起,創造更健全的藝術從業環境,實現視盟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核心價值與願景。
*本計畫獲台北市文化局贊助。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視盟)於華山成立。
召開「華山文化論壇」。
召開記者會訴求反對藝術村改為藝術大學。
針對921災後重建,調查會員需求,舉辦及參與相關賑災活動。
執行「921大震「心靈重建,藝術重生」相關計畫。
受台北市文化局委託執行「視覺藝術空間普查研究」。
以民間代表身分參加第一屆臺北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
向文建會提出「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正草案」提案。
針對「當代館不適合公辦民營」舉辦記者會。
對「王存武事件」發出呼籲重視科教館公共藝術招標案資格限制不公問題。
出席教育部「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與學界、產業對話。
主辦第一屆「台灣藝術家博覽會」。
出席文化局「台北市文化發展自治條例」立法座談會。
主辦「受SARS影響之視覺藝術相關產業急難救助措施諮詢會議」。
參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舉辦之「華山創意園區規劃會議」。
參與「視覺藝術抗議文建會預算不公」連署案,並邀請視覺藝術界各單位代表與文建會進行會談。
參加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動員計畫四方協調會議。
與其他各藝術界團體代表及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共同進行「視覺藝術發展」之會談。
協會辦公室遷移至原刑事警察局大樓2樓。
執行「藝術家身份認證之研究計畫」。
與廣電處處長吳水木會談 — 推廣第三頻道草案。
向勞工局申請視覺藝術工作者產職分類,擬成立視覺藝術工作者工會及聯合工會。
向台北市政府申請籌組「視覺藝術工作人員職業工會」,後經勞工局與行政院勞委會回覆不同意。
執行「藝教於樂II透過藝術學習專案 藝起動動手-互動藝術神奇魔力」。
於台灣藝術家博覽會新增「新媒體藝術展區」,推動新型態藝術發展。
參加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陸委會)舉辦之「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座談會議。
執行「藝教於樂 II 透過藝術學習專案 藝術後花園-數位藝術的花花世界」
執行「藝教於樂 II 透過藝術學習專案 大家來遊藝-藝術跨界的奇幻樂園」專案計畫。
協會辦公室遷至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於華山主辦八八風災義賣活動。
舉辦十周年焦點座談會。
協會辦公室遷至西門町。
針對「景美人權文化園區藝術家作品被破壞事件」聲援游文富,要求尊重創作自由。
主辦「由景美人權園區來看文化政策」座談會。
協助游文富拆除景美人權文化園區之藝術作品。
與「視覺藝術文化政策監督聯盟」組織成員共同向政府提出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政策」的聯合訴求。
主辦「國家視覺藝術預算編列及未來發展」座談會,並於會中討論視覺藝術預算編列情形及相關藝術發展政策。
與陸委會、文建會、教育部等機關代表共同針對「陸委會給大陸藝術家 6 萬 3 案」進行公開座談會討論。
針對北美館策展風波發表聲明,赴北美館前參與聲援「環策事件美術館百人聚集」活動。
主辦「朝向核心的文化政策」系列論壇,會中探討文化政策的核心任務,並討論國家文化政策制定走向的正當性來源等議題。
執行「台灣國家藝術銀行建置研究案」。
視盟與藝術家、藝文組織組成「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發起「終結百年煙火,開啟文化元年」連署活動,要求文建會主委盛治仁下台。
參與「文化部消失的視覺藝術」記者會,針對第一階段文化國是論壇進行討論,向總統府、行政院、文化部等機關提出 13 點訴求,催生 2013 年「視覺藝術類之文化國是論壇」。
針對「2013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爭議事件」發動相關連署。
參與文化部「文化國是論壇」—視覺藝術政策討論。
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共同主辦「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雙年展?」系列論壇。
成立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針對 2012 年 9 月多位藝術家作品因施工不慎引發火災導致作品損毀一案,呼籲文化部整頓藝術家急難救助法規。
主辦台灣新媒體藝術家為主體的視覺藝術展覽「分裂—台灣2.0(Schizophrenia Taiwan 2.0)歐洲巡迴展」。
首次執行《中山好融異藝術造街計畫》。
首度推出「企業藝術物流計畫」。
參與「文化基本法草案北部公聽會」。
針對「天台泳池抄襲案」發表聲明。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首度於花博爭豔館擴大舉辦。
向時任文化部部長鄭麗君提「文化部外館專業人士任用與國際事務交流之政策倡議」建議書。
拜會多位文化立委如吳思瑤、陳學聖、蘇巧慧、鄭麗君等人,針對有關「文化基本法推動」、「文化政策白皮書」、「中央文化預算編列」、「文化補助機制」等重要議題進行意見交換。
台灣藝術家博覽會更名為「台灣當代一年展」。
視盟針對「高雄市專業文化機構設置自治條例(三館一法人)案」發表聲明及公開信。
加入經濟民主連合(經民連)。
針對 16 項視覺藝術政策議題進行討論,如「文化部補助經費分配失衡」、「三所藝術大學改隸文化部」、「視覺藝術市場發展機制」、「藝術家國際交流」等相關問題,並在會後將政策建議提交至文化部。
聲援「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遭中共拘捕事件」,並與台灣其他多個公民團體舉行「我們很在乎李明哲」聯合記者會。
針對「南美館後門事件」發表聲明,並籲請南美館回歸行政法人的立法精神。
針對藝術家葉育君跨國藝術交流受堵,參與連署提倡要「更自由國際文化交流的藝術環境」。
聲援「聾啞雕塑藝術家林良材作品遭經紀人侵佔案」,並參與藝術家記者會。
出席 2017 全國文化會議。
出席「推動藝文採購革新策略規劃案」公聽會。
正式承接營運「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針對藝術家葉育君「跨國藝文交流案」發佈記者會會後聲明稿,亦於開庭時赴現場表達支持。
參與文化部「西亞南亞交流計畫」,並發起「亞洲認識論西移—當代藝術空間探查」計畫。
響應 524 全球氣候行動,參與由「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主辦的氣候緊急遊行。
與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法學會、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及新樂園藝術空間等四個單位共同發起並要求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妥善審議《文化基本法》。
出席藝創工會與文化部主辦的「全球華人藝術網藝術家權益法律說明會」。
於「2019 台灣當代一年展」中規畫「肩並肩─香港人至全世界的呼喚」展牆,透過收集過去香港反送中運動設計文宣,並思考視覺媒介在延續抗爭動能上扮演的角色。
進行「視覺藝術工作者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調查」,同月提出調查結果並向公部門公開藝文紓困建議。
參與藝創工會條文建議共同聲明及立法院主辦之「疫情對藝文產業營運衝擊及紓困振興政策建言公聽會」。
針對「藝文補助基金不足與補助結構問題」等重大議題展開討論與建言,提出五點內容並呼籲國藝會正視藝術生態發展需求。
聯合倡議「你的著作不是你的著作?政府機關 vs 藝文創作者」記者會。
與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法學會共同舉辦「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