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ofacopy

視盟第 12 屆理監事名單

視盟 第十二屆理監事  AVAT 12th Board Members (2019~2020)

理事長  Chairperson |
吳尚邕 WU Shang-Yung

常務理事  Executive Directors |
蘇瑤華 SU Yao-Hua(副理事長)
胡欣妤 HU Shin-Yu(副理事長)
陳文祥 CHEN Wen-Hsiang
牛俊強 NIU Jun-Quiang

理事  Directors |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垠慧 Ericamigo WU
李旭彬 LEE Hsu-Pin
李明學 LEE Ming-Hsueh
林裕軒 LIN Yu-Hsuan
邱杰森 CHIU Chieh-Sen
常 陵 CHANG Ling
張君懿 CHANG Shin-Yi
黃琬玲 HUANG Wan-Ling
賴香伶 LAI Hsiang-Ling

備位理事  Deputy Directors |
林仁信 LIN Ren-Hsin

常務監事  Executive Auditor |
何孟娟 Isa HO

監事  Auditors |
張美陵 CHANG May-Ling
陸先銘 LU Hsien-Ming
楊茂林 YANG Mao-Lin
蘇匯宇 SU Hui-Yu

備位監事 Deputy Auditor |
林賢俊 LIN Hsien-Chun

*原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翁淑英於 109 年 6 月請辭,由備位理事邱杰森於 109 年 7 月補上理事一職。經會議程序重新選出常務理事牛俊強及副理事長胡欣妤。

2020 ANNUAL REPORT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是一個中介型非營利組織,又稱視覺藝術聯盟,簡稱視盟。自 1999 年成立至今,以服務藝術社群為主要宗旨,致力於開發並整合視覺藝術環境現有資源,監督政府文化政策,支持或規劃相關視覺藝術與創新計畫,為個人、團體和機構提供專業諮詢,組織或貢獻各種專業。透過規劃展覽、講座活動,並推動國際交流計畫,進行社區及藝術教育,與建置資料庫等多項內容,促進藝術的參與和教育,鼓勵擴展藝術交流與對話。

發行者: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發行日期:2021/12

|2020 視盟年度報告 線上閱覽:
2022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展覽計畫開放徵件

視盟(AVAT)與悍圖社秉持為藝術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每年提供「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覽空間予藝文界的老將新秀一個創作發表的舞台,期望經由空間的介面,能夠促進對於藝術的深度探討與藝術視野的開啟,進一步地擴展藝術對話交流。

過往一年,雖然受到疫情的侵擾,獲選2020年度的6檔徵件展覽歷經波折,仍然順利完成展出。包含游孟書個展《悲滅說》、黃志偉個展《贊境X台北》、蕭其珩個展《保持上班》、陳肇彤個展《銀幕上的遠方》、耿傑生個展《感知的輪廓》以及許文慈、王仁薇聯展《前往遠方森林之路》*。入選的藝術家橫跨多個世代,並各自在展覽中呈現突破自我的創作思考。

本屆開放徵件預計選出 4 至 6 件展覽計劃,每檔展覽展期依該年度安排約 4 至 6 周,獲選之提案計劃,約從 2022 年 2 月開始展出,展出日期由福利社協調安排。為推廣無紙化,自今年起採線上徵件,需透過視盟會員系統報名,報名者依規定須為中華民國國籍且為視盟有效會員,展覽主題、作品創作內容及媒材不拘,然該申請計劃需為首次公開發表。獲選者除可免費使用福利社展覽空間外,也提供燈電設備、印刷宣傳、座談活動等經費補助。投件時間自 3 月 2 日起至 3 月 31 日 23:59 截止,歡迎藝術創作者們踴躍投件。

詳細徵件辦法請上「FreeS ART SPACE」官網查詢!

註:《前往遠方森林之路》目前佈展中,將於 2021 年 3 月 6 日舉辦開幕。

許文慈、王仁薇聯展「前往遠方森林之路」 梳理數位科技社會中的焦慮與孤獨

處於科技社會下的我們都是孤獨的。 3 月 6 日至 4 月 10 日福利社將推出展覽《前往遠方森林之路》,由藝術家許文慈、王仁薇聯合展出。展出作品以新媒體藝術為主,透過錄像及聲光裝置,表現時間、距離和虛擬科技所形成的負空間,以梳理人們在利用快速便利之科技的同時,所引發的焦慮及孤獨感受。

同為「數位原生世代」的兩位藝術家許文慈、王仁薇,生長於社群媒體蓬勃發展的環境中,反而更有感於社會間的疏離感,試圖從藝術創作中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及重拾生活的意義。以樹木及森林隱喻虛擬世界中個人與群體的生態系,將生活中的奇異體驗轉化成作品概念,作品中不時可看到日常熟悉的網路圖標,使其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引發觀者的共同感知。

本次展出的6件作品中也包含以即時影像創作的作品。在不同國度求學的兩位藝術家對「距離」有著更深刻的感受,並在作品中呈現實際距離在虛擬時空交錯的狀態,放大已慣於使用科技下的我們未能覺察的渾沌不明的感受。

法國人類學家Marc Augé提出的「非地方」(Non-lieux)一詞,指稱現代社會下加速移動的必要措施,如交通道路、或是交通工具本身,《前往遠方森林之路》借用其概念,使觀者反思科技(尤其社群軟體)加快人們之間的交流時間,卻相對縮短了人們的「停留」。「當我以為已經到達了遠方,其實發現自己仍然在找尋森林的路上。」

備註:由於目前為防疫期間,敬請各位觀眾配合戴口罩、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前往遠方森林之路」許文慈、王仁薇聯展
展期:2021 年 03 月 06 日 — 04 月 10 日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1 年 03 月 06 日 17:00
座談:2021 年 03 月 13 日 15:00-17:00
與談人:陳郁文
活動專頁

【FreeS Art Space 福利社 x 2021 ART Future 藝術未來】台北君悅酒店 10F 1013

「ART FUTURE 藝術未來博覽會」,以當代新銳藝術為品牌特色,搭配充滿實驗性的亞洲新星獎獎項,力圖成為串聯年輕藝術家與藝術市場的平台,展會同時也與台灣當代藝術空間連結,擴大藝術與文化發展,並賦予藝術創作,更加自由的可能性。「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再次以替代空間身分受邀,帶來 3 位藝術家陳為臻、黃崧菀及吳瑋庭 的作品。

貴賓預展|2021.02.05 12:00 – 20:00
公眾展期|2021.02.06 – 2021.02.07 11:00 – 19:00

展出地點|台北君悅酒店 Grand Hyatt Taipei
展出地址|台北市信義區松壽路 2 號
展出房間|10F 房號 Booth 1013

親愛的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視盟)會員,大家好:

感謝各位多年來對於本協會的支持與鼓勵,「2021 年度視盟會員大會暨第十三屆理監事改選」即將於 2021 年 3 月 7 日星期日舉行。本次大會中,視盟將說明 2020 年度的整體工作與營運狀況,並舉辦第十三屆理監事改選,期盼各位會員踴躍出席,並繳交 2020 年度常年會費,以支持協會持續運作。

無論出席與否都懇請您回覆「2021年度視盟會員大會 暨 第十三屆理監事改選」出席回函,方便秘書處進行相關作業,謝謝您的配合。

2021年度視盟會員大會暨第十三屆理監事改選
開會日期:2021 年 3 月 7 日 星期日
報到時間:13:30
開會時間:14:00 -18:00
開會地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開會地址:111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80號

若您目前並非視盟會員,也非常歡迎您前來認識視盟,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不克出席的會員們亦可簽署書面「出席委託書」(請參考附件 2、3),並委託其他會員於報到時出示、連同會費一起繳交以代表出席(每一會員僅能接受其他會員一人之委託)。

欲參選第十三屆理監事請填寫「第十三屆視盟理監事候選人推(自)薦表、參選同意書」,並於提名截止日 2021 年 2 月 26 日將候選人推(自)薦表、參選同意書寄回(請參考附件 4)。

本次大會後將以 e-mail 寄送「2020 視盟年度報告手冊」PDF 電子檔以及會議記錄,請您多加留意。

附件 1:2021 開會通知單 PDF
附件 2:2021 會員大會出席委託書 PDF
附件 3:委託書填寫說明 PDF
附件 4:第十三屆視盟理監事候選人推(自)薦表及參選同意書 PDFWord

注意事項:
1. 每一會員僅能接受其他會員一人之委託。
2. 不克出席者可委託其他會員攜帶簽署完成之書面「出席委託書」出席。
3. 受委託人請持簽署完成之委託書於報到同時出示並同會費一起繳交以代表出席。
4. 本表僅供參考,會員若自行開具委託書,亦屬有效。
5. 若無法找到委託人,亦可將簽署完成之委託書於 2021 年 2 月 26 日前使用下列任一方法回傳登記:
(1) 掃描檔案寄至 avat.art.tw@gmail.com
(2) 紙本傳真至 02-2585-7679
(3) 紙本寄送或親送至 104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 82 號 B1(收件至 2021 年 2 月 26 日止

以上內容若有任何問題歡迎於來信或於上班時間致電(02-2585-7600)聯絡視盟,或透過視盟社群平台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竭誠為您解答。


2021 視盟徵件預告

20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2021.02.26 ________ 2021.04.13

2022 福利社展覽徵件
2021.03.02 ________ 2021.03.31

福利社 2021 年首檔展覽「感知的輪廓」耿傑生個展,喚醒你的身體細胞!

福利社 2021 年首檔展覽,將自 1 月 9 日至 2 月 6 日展出耿傑生個展《感知的輪廓》。耿傑生此次創作作品跳脫以往框架,以複合媒材系列作品為主,創作關注在「媒材」物體本身,而非以「創作材料」視之,試圖重新連結人、物體與空間之間的關係。

人類記憶是大腦處理知覺感官經歷後事件的反映,在這些知覺中,又以視覺最容易獲得大腦吸收及轉化,因此我們往往會在不同的時空,卻存在類似的視覺記憶影響下,獲得熟悉又陌生的感知現象。本次展出的作品有多件以物件裝置結合影像的方式展出,期待喚起觀眾的感官知覺,重新認知「物」的基準。

這類型創作手法首先出自於耿傑生在 2018 年的作品〈沒事〉。〈沒事〉以動態影像及雕塑共同組成,「我在想的是,觀眾在這兩者間的來回,會不會可以跳脫他們原本想像觀看雕塑或影像的方式?」耿傑生後續以此發展其創作,但嘗試「跳脫藝術家自己創造出來的敘事方式」,轉由「讓觀眾回到自己的經驗去發現事情的經過」。

在「感知的輪廓」展出的作品更關注於物體如何作用於人的課題。人類與「物」間的互動已趨近為穩定,且有一套社會標準,自然地存在於人類身體與「物」之間,進而形成人類對社會的理解。觀眾在進入展覽空間後,隨著物件上的變異及觀看影像的動作而重新獲取客觀因素,引發對「物」的重新認知,以及「物」與人之間的作用關係。試圖引導觀眾不以消費「物」及使用「物」的角度,而是在外部環境及內部生活經驗中去理解與認識「物」,其中也包括空間及時間維度。

耿傑生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和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研究所,早期創作內容多為關注現代人的生存環境,近期則將媒材視為物件來思考,探討人類與物件持續變化的互動關係,試圖捕捉身體感知社會環境而形成經驗的過程,反向理解「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定位。

備註:為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敬請各位觀眾配合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如人潮眾多,建議配戴口罩參觀,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感知的輪廓」耿傑生個展
展期:2021 年 01 月 09 日 —  02 月 06 日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 82 號 B1
開幕:2021 年 01 月 09 日 17:00
座談:2021 年 01 月 23 日 14:00
與談人:劉俊蘭

視盟出席保障藝文工作者著作權座談會
視盟在 2020 年 12 月分別參與了 2 次以著作權為題的聯合倡議,與 紀錄片工會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及 社團法人臺灣文化法學會 的夥伴共同向公部門發聲,要求政府機關全面檢討藝文合約的問題。
謝謝蘇巧慧委員再次與立法委員張廖萬堅、范雲、伍麗華、賴品妤和林昶佐共同舉辦「保障藝文工作者著作權」座談會,並邀集各個民間團體代表與文化藝術產業主管機關共同討論如何保障藝文工作者著作權。
視盟理事長吳尚邕於會議中以「國立臺灣美術館藝術銀行藝文採購財務契約」為例,提出其授權範圍涵蓋「同意甲方與文化部得以相同之授權範圍再授權第三人為授權標的之利用」,並以「授權之權利金已含於藝術銀行作品購入契約之契約價金總價中」,直接一次性包下未來無論是商用或非營利的可能利用,既不合理,也不夠尊重藝術家權益。應以非營利使用為原則取得再授權第三人利用,有商業用途之利用應再與著作人另行約定。
此外,理事長也針對「文化部獎勵文化藝術政策博碩士論文」的授權同意書內容提出意見,認為文化部基於「非營利目的」便要求「無償授權文化部及所屬機關(構),基於非營利之目的得不限任何方式、地域、時間、次數之利用」,更要求著作人除利用時應標示作者姓名外,「不行使其著作人格權。」完全未考慮到著作人未來可能有的商業用途,單靠「獎勵」就以「非營利」名義取得無限制的授權,對於著作人來說,更是一大傷害。
文化部在會議上承諾將重新檢視案例契約內容,也將以保障藝術創作者為目的,進行跨部會的協調、更全面地落實基本法規精神。未來也將建立機制,確保有關單位若有侵害著作權情事,將進行主動檢討。視盟會繼續監督、關注,也邀請所有關心著作權的藝術工作者,一起團結發聲,共同爭取更好的藝文環境!
  • 藝創工會為大家製作了視覺、表演藝術各類合約範本,提供藝術工作者參考取用,特別感謝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請點擊本連結取用。
  • 圖片來源:蘇巧慧委員辦公室
 

2020 年無不是個艱困的一年,COVID-19 成為人心惶惶的議題,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是鎖國政策,人民的自由受到限制,經濟生產活動也跟著停擺。各國的藝文圈更是受到嚴峻的挑戰,面臨博物館與藝廊關閉,表演活動取消,藝術駐村暫停,許多藝文團體必須面臨解散的情況。

這次的台灣當代一年展講座,邀請台北國際藝術村李曉雯總監、台灣藝文空間連線林文藻秘書長、獨立藝文工作者姚羽亭以及竹圍工作室蕭麗虹老師,分享疫情之下各國藝術生態的轉變,帶領觀眾閱讀國內外藝術行動的案例,深入探討藝術工作者在防疫時期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疫情下國際藝文領域的轉變

相較於台灣,國際藝術團體很早就開始做online的工作,所以面對疫情下的社會,國外藝術圈發展許多線上計畫。以 Res Artis 底下的駐村單位—ARCAthens 為例,因為 COVID-19 的關係,他們進行第一個虛擬進駐(Virtual Residency)計畫,一位是在紐約的藝術家,另一位是在雅典,計畫的模式是他們每天會在 Instagram 發布作品,也會彼此進行視訊,並將這個視訊討論保留在社群媒體上。

另外,國際藝術組織 TransArtists 的「Hello World」,也是疫情之下發展出的一項有趣計畫。他們挑選七十幾個地點,在這些地點定期舉辦活動,討論什麼活動被取消,什麼活動以什麼樣的方式在進行,大家共同討論,達到資訊共享的目的。

長期關注東南亞文化動向的姚羽亭,也在此次的論壇裡分享東南亞目前的藝文現況。印尼的視覺藝術平台 Cementi Art 發起「Impossible Project」計畫,傳遞二十個筆記本給藝術家,邀請藝術家寫下他們認為「不可能的計畫」,年底會集結成果並且舉辦線上展覽,將原有的展覽「Toko Buliong」替代為線上展覽,並且舉辦線上講座。菲律賓的 Lockdown Lab 在此次的疫情扮演重要的角色,集結藝術家、設計師、醫生、護士、技術人士、教師等,致力於提供開源解決方案,跨領域合作公衛教育,讓菲律賓的民眾了解 COVID-19 的嚴重性。

李曉雯總監談及國際性藝術交流的轉變:藝術產業的消費端沒什麼改變,有線上劇場或是線上藝廊,只是銷售方式有所改變;不過,對於藝術生產端有很明顯的變化,因為創作工作者特別需要感官去沉浸,所以藝術家駐村如此重要,必須到異文化實際感受,於是疫情之下生產端系統勢必做出調整再繼續支持藝術家。

 

「虛擬駐村」實驗,以「轉身之藝-從駐村看當代工藝」為例

今年於南投草屯鎮的工藝文化館舉辦「轉身之藝-從駐村看當代工藝」:藝術家透過他人口述和田野調查後,逐步建構所感受的在地樣貌,對照自身生命經驗作為素材,並以當代工藝進行創作。特別一提,日本藝術家秋山清(Sayaka Akiyama)因為現在待在日本,無法過來,所以執行單位必須協助他做田調;藝術行政與 Sayaka 透過書信的一來一往,了解他創作過程中有興趣探訪的資訊,彙整成完整的田調,讓藝術家能夠安心地完成創作。

林文藻秘書長補充:其實 Sayaka 很開心參與這次的展覽,讓他得到不同的方式進行創作,每天也會有期待感,可以在日本收到我們寄給他不管是實體或是 E-mail 的東西。

 

線上交流的新日常,以「想像中的國度:臺灣與拉丁美洲的交往」為例

李曉雯總監率先在此節說明,竹圍工作室和台北國際藝術村原訂的拉丁美洲初探計畫—「想像中的國度:臺灣與拉丁美洲的交往」因為受疫情影響,中斷互訪,因而轉而採取線上會議的方式,以維持雙方持續進行深入交流。這次計畫的交流對象,都是與竹圍工作室有過交往的五位藝術家,確保雙方的觀念和概念是契合的,有信任基礎的情形下,線上計畫也能夠實行地更順利。

這次的計畫主要探討兩個議題,分別是所處在新常態(New Normal)之下,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醫療資源和社福系統,藝術的必要性是否還存在?對於藝術進行自我批判和思考;拉丁美洲被視為世界農場,供應國際市場的咖啡、馬鈴薯等原料,因此,另個議題聚焦於環境資源和永續發展。

來自巴西的藝術家卡米拉‧坎波斯(Camilla Rocha Campos)便在交流過程中提出不同文化背景會對於字義的理解會有所差異。永續(Sustainbility)的概念是討論要如何保留環境資源給下一代,但是對於卡米拉而言,她認為「永續」在拉丁美洲的意涵則是「求生存(Surviving)」,這一代生活都需要擔憂,何嘗想到下一代?卡米拉認為像是不同文化對字義的差別很有趣;然而,藝術進駐就是透過文化交流來閱讀世界,找尋自己的位置。更深入的反思,文化交流不一定要透過旅行來實踐,有沒有新的形式可以實現?

 

當今台灣藝文圈面臨的問題

 國外從三月份開始,許多藝文工作者都持續待在自家辦公,面臨空間上的轉變,轉而採取線上討論的方式進行。台灣很幸運地沒有面臨封城,不過相對於國外,台灣藝文工作者對於線上操作較為不熟悉,這點是我們需要補足的地方。進行國際藝術交流計畫的時候,藝術行政也要建立一套 SOP,學習使用什麼軟體進行,將蒐集的問題交給藝術家,再回到台灣播放。

林文藻秘書長認為現在很多國際駐村單位在推線上駐村(Online Residency),他們的技術和軟體設備也很完整,但是台灣這方面仍然還在學習階段,文化部在這部份也還需要進步。

講座的最後,由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老師為整場分享作出總結蕭麗虹老師認為,疫情之下藝術工作者還是有肩負讓社會變得更好的責任,儘管這次台灣並未受到很大的衝擊,仍然要關心其他國家的藝術工作者。思考藝術如何在移動性受限的現在及未來發揮作用?並且持續的關心社會脈動,服務社群和社區。

文字整理:竹圍工作室 2020 年秋冬季實習生 黃佳珊

❱❱  變動中的路徑-國際文化交流的轉向
9 月 13  日  ? 16:30-19:00
主持│蕭麗虹/竹圍工作室創辦人暨總監
講者│林文藻/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秘書長、姚羽亭/獨立藝文工作者、李曉雯/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



20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春季徵件、秋季開展

【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視盟聲明
台灣藝文暗黑生態系—著作權與剽竊論壇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聲明 2020.12.13
【以保障藝文創作為原則,合理共享著作權】
近來,台灣藝文產業的著作權爭議、資歷造假、剽竊風波頻傳,若仔細檢視現行法規,可以發現政府其實是有明訂要保障藝文創作者及其著作財產權。包括《著作權法》第 10 條,著作人於著作完成時享有著作權;《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 5 條,中央主管機關對文化藝術工作者之工作權、智慧財產權及福利,應訂定具體辦法予以保障;《文化藝術採購辦法》第 17 條,機關辦理藝文採購,廠商履約結果涉及履約標的所產出之著作權者,機關依案件之需要,應於契約內就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訂定合理必要之約定。
然而,當中卻不乏公部門,以及得標的藝文策展單位帶頭違反了相關法規的精神。漠視藝文創作者的原創著作權,做出錯誤示範。接連發生「基隆原住民文化會館盜用原住民藝術家畫作」、「全球華人藝術網詐騙案」、「馬世芳被要求放棄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著作人格權」等事件,顯現即便是有明文保障,卻仍未全面落實。甚至,創作者經常迫於接受公部門於合約當中要求「放棄著作人格權」之不合理待遇,基於保障藝文創作之原則,公部門與創作者應該以合理分享著作權為原則,而非採用不利於創作者的方式,獨佔其著作權。
過去在台灣經濟發展同時,許多觀念未被社會給正視,智慧財產觀念正是一例。若一昧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對於想法、思考的尊重,從學院到業界沒有倫理思考和文化產權概念,創新能量就無法向下扎根,人才勢必流失更嚴重,所有政府推動經濟創新轉型,必成為泡沫幻影。
在此公開呼籲政府機關應全面檢討藝文合約的問題,以「合理共享」為原則,並建立公開申訴機制,保障藝文創作者。也呼籲相關藝文策展單位,正視創作者的權益,遵從保護原創之精神,共同守護藝文創作者的權益。
【保護台灣藝文生態發展,針對欺瞞造假,建立管制辦法】
公部門和大型活動策展公司掌握台灣藝文產業的豐厚資源,然而,在活動風光舉辦的背後爆發的抄襲、剽竊、冒用等行為,如「台灣設計展新竹獸設計案」、「2020 北美館策展遴選案爭議」、「中山創意基地 URS21、MVRDV、垂直村落資歷造假」、「高雄駁二泳池天台爆抄襲」、「藝術家王建揚爆抄襲英國設計師」、「藝術銀行收藏涉抄襲」等,引來國外單位對台發出嚴正聲明,成為國際醜聞,不僅傷害國家形象,也對台灣的文化藝術生態發展造成莫大傷害。
官辦藝文採購案件,對於欺瞞造假之情事,應建立合理的管制辦法,而非漠視其行為,變相助長風氣。如查有不實,應建立相關罰則,例如於一定期限內不得投標官辦採購案件,若有第三方受害者,政府機關也應提供相關法律協助,為相關受害者爭取權益。錯誤示範也應成為倫理教育之案例,加強業界與校園的宣導,成為職場教育訓練的一環。
我們希望透過本次論壇喚起外界對本議題的重視,別讓公部門、官辦的藝文活動繼續成為壓榨台灣原創著作權的共犯結構,也呼籲相關文化活動的既得利益者,應以打造健全的藝文生態為共好的目標,別再因剽竊、抄襲行為,傷害台灣的文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