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實驗所_培養皿計畫】學員心得分享

學員葉上綺

作為一位「雜食性教育工作者」,白天是公立學校的正式老師,下班後走進政大校門做研究,假日是教育局研習中心講師。陪伴過牙牙學語的幼兒、獨樹一格的國小補救教學班、腥風血雨的國中補習班……也和百位師長分享主題教學經驗,以及幼兒身體動作與健康發展。
擁有加拿大STEAM教師證書、中華民國國小教師證、幼兒園教師證、保母證照、家庭教育證書、正念工作坊培訓認證,對於「人是怎麼在這個世界長大的」充滿好奇,仍持續探索中。致力於連結體制內外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創辦非營利幼教資源共享平台「一起說幼」分享多元的幼教思潮,以及最即時且真實的教育現場第一手資訊。

教育是什麼?如何以藝術為媒介,讓孩子真實表達那些未說出口的需求?是我參加此次工作坊的初衷與探求。

打破體制界線,用藝術連結教育現場

身為體制內的學校老師,我總是很「不乖」地往學校外面跑,拚命和外面的世界建立連結,想將不同領域的精彩視野帶回校園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所以當策展人兼國小同學陳薇涵,找我參加培養皿計畫時,我豪不猶豫一口答應,自此栽進了一場教育的多重宇宙漩渦。

在視盟的培養皿計畫中,講師以臻帶領各行各業對藝術教育充滿興趣的學員一起暢聊,打破體制內外框架,我們從幼兒教育、老年陪伴、地方創生、藝術與策展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討藝術、教育和教師的本質,以及彼此碰撞出的新產物。在激盪的火花中,我與薇涵設計出「沒有老師」的藝術教育課程並幸運獲選,化身外星人降臨龜山國小,和孩子們展開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教育思辨之旅。

陪伴孩子親手打造夢想教育殿堂

當教室沒有老師而是出現了兩個外星人,誰教誰?學什麼?翻轉宇宙的學習大亂鬥就此展開!孩子們以地球人的身分,透過定義遊戲,向外來的我們介紹自己日常的學校生活,藉由外星人們巧妙的提問,一層一層抽絲剝繭,慢慢鬆動了孩子習以為常的學習樣態。帶著省思與未來的想像,我們進一步讓孩子化身校園設計師,運用唾手可得的鬆散素材,共同打造心目中未曾觸及的理想教室。

令人驚訝的是,當學習的舞台中心還給孩子,他們能拿著麥克風,自信且充滿想像力地從學校環境地點、軟硬體、師生關係、課程內容乃至於學習宗旨,有條有理地敘說與呈現。「我們都是彼此的老師」、「沒有上下課時間,想要學習就可以上課」、「我想學更多,更自由地選擇」,而孩子們對學習氛圍的共識,是自由、健康與快樂。

和孩子一起重新長大,連結成更美好的教育網絡

有趣又讓人心疼的是,當我們在成果展與大人玩起學校的定義遊戲,有許多人的投射,是過去學習時不自由、不健康也不快樂的經驗。「當所有大人傾盡全力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是否有人曾停下腳步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幸好有越來越多大人,願意跨越不同領域共同合作,蹲下身子直視孩子的真實需求。讓我們與孩子共構適合彼此的學習環境,讓每個大人心中的內在小孩,與這塊土地上的孩子一起好好長大。

參與紀錄

Follow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