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撒古流涉妨害性自主案 視盟籲請檢視國家文藝獎與國際參展等資格】

有關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遭傳疑涉妨害性自主案,視盟針對此事件提出三點聲明:
一、撒古流・巴瓦瓦隆為第20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得獎者。國家文藝獎旨於彰顯創作者的藝術成就,及其貢獻獲得專業領域的高度肯定。然,藝術本應奠基於尊重、平等原則之上,今得獎者傳出涉及對他人身心自主之脅迫與侵害,若屬實,籲請撤回國家文藝獎殊榮。
二、撒古流為2022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今涉入性侵疑雲,其代表台灣藝術界參加大型國際雙年展資格之適切性,主責機關台北市立美術館應謹慎評估。
三、撒古流獲選第15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台灣參展者之一,在真相未釐清之前,暫停任何公共資源的持續投入與資助。
基本人權不分身分、職業、性別和族群,理應受到保護 ;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及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皆為國際當代藝術發表的重要場域,藝術家當以最高標準看待之,在真相未能釐清之前,相關單位更應謹慎以對。

2021亞洲當代藝術共策計畫 跨國合作再發酵

        自2018年開始,視盟連續兩年透過「西亞南亞交流計畫」,邀請來自俄羅斯、印度、尼泊爾、孟加拉、伊朗、烏克蘭、喬治亞、土耳其等地共計13組西亞、南亞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將既有國際事務交流合作平台延伸落實至東亞以外的亞洲地區,梳理並逐步建置西亞、南亞當代藝術空間名單,並透過邀請受邀單位參與「台灣當代一年展」展出,以及進行藝術沙龍、藝術論壇、臺北藝術空間參訪等交流活動,受邀單位以及臺灣藝術機構在交流非營利運作的同質經驗中,得以分享各國藝文生態、共學非營利的營運策略,促進多方對話與連結。

        2021年,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因疫情影響改為線上進行,以「2021亞洲當代藝術共策計畫」為名,4家國際藝術單位Britto Arts Trust(達卡.孟加拉)、Center of Contemporary Art–Tbilisi(提比里斯.喬治亞)、Mahal Art Space(丹吉爾.摩洛哥)以及Open Place(基輔.烏克蘭)於虛擬展間中與10家國內藝術單位聯合呈現其計畫、展出或作品,帶來多個國家和不同城市的藝術能量,提供一個多元、跨國際的藝術交流空間;同時首次提出「影展播映計畫」,透過其不限形式與類型的影像作品,發掘亞洲獨特觀點,開啟觀眾對於該地區藝術文化與人文風情的想像。

        除此之外,視盟亦特別規劃2場線上座談,以「共感未來」為題,在「藝術在社會中實踐的觀察筆記」及「藝術與土地的那些事」兩場不同子題的分享中展開對話,4家國際藝術單位與4個橫跨臺灣北中南的國內藝術機構或團體,聯合分享藝術之於土地、藝術之於人群的經驗回顧及省思,同時展望未來,思考在疫情或其他不穩定的條件之下,如何在變化中獲得不同面向與創意的發展可能。

        視盟期許能延續2018、2019年的成果,逐步完整大亞洲地區的當代藝術空間名冊,並接洽臺灣從事國際交流的機構,彙整其交流交往過的國際單位名單,用以勾勒一個更為清晰的亞洲當代藝術空間地圖,同時盼於未來建立長久的雙向交流模式,形塑出穩固的「國際夥伴關係網絡」,確實締造臺灣與國際間的連結。

        2021年12月4日至2022年1月8日在摩洛哥Mahal Art Space的實體展出,視盟期待不只是首次嘗試轉為雙向交流的深化合作模式,更可以將彼此10月的國際交流內容做一個延續、整理及發展,在異地展現更多關於視盟、關於國際交流計畫與台灣當代一年展的豐富成果。

        本次展出特別邀請入圍一年聚焦評審團獎20位藝術家之一的鄭雅璇帶來錄像作品《聲音考古》,在Mahal Art Space策展人Nouha延續其10月參與台灣當代一年展的策展主題《What Dies Last》下,與其他摩洛哥的藝術創作展開碰撞及對話。

 

Since 2018, through the cultural exchanges with South and West Asia West, which are supervis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Arts in Taiwan (AVAT) has invited 13 groups of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or organizations from Russia, India, Nepal, Bangladesh, Iran, Ukraine, Georgia, and Turkey. Through this program, the AVAT is able to exten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cultural affairs outside East Asia to other areas of Asia. AVAT has also sorted out and established a list of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in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and invited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TAIWAN ANNUAL exhibition, which includes salons, forums, art space visits and many other activities.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the invitees and Taiwanese art institutions are able to exchange mutual experience in non-profit operations, sharing the cultural ecology of various countries, learning non-profit operating strategies from one another, events that will eventually promote multi-party dialogue and connection.

In 2021,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epidemic, the West Asia and South Asia exchange program will be streamed online. Under the name of “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 2021,” four international art groups, including Brito Art Trust (Dhaka, Bangladesh),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 Tbilisi (Tbilisi, Georgia), Mahal Art Space (Tangier, Morocco) and Open Place (Kiev, Ukraine), jointly exhibited their plans, productions and works in virtual exhibition booths with 10 Taiwanese art groups, bringing the artistic energy of many countries and different cities. This project provides a diversified and cross-border art exchange space, and launches the “Film Festival Broadcasting Project” for the first time, exploring the unique perspective of Asia through its indeterminate forms and types of video works, which brings out the unique Asian perspective and guides the audience to imagine the arts, culture and humanities of these regions.

Meanwhile, AVAT specially planned two online seminars with the theme of “Mutual Sensibility to Future,” including two different sub-topics, “observation notes on the practice of art in society” and “Something between art and land.” Four international art units and four Taiwanese art institutions or groups will jointly share their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s on art to the land and art to the locals, thinking about how to shape a multi-aspect and creative fu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pandemic and other unstable conditions and changes.

AVAT expects to continue the results of year 2018 and 2019 to gradually complete the roster of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in Asia, and contact institution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Taiwan to compile the list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ith which they have interacted with, to outline a more complete map of Asia contemporary art spaces. Meanwhile, we look forwar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ong-term mutual communication model, forming a solid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network, which is expected to create a conne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the world.

In terms of the exhibition that will be held at Mahal Art Space in Morocco from December 4, 2021 to January 8, 2022, AVAT expects it to not only be the first attempt to shift to a two-way communication that deepens current cooperation, but also serves as a showcase and continuance of the content of each other’s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October, showing more about the rich achievements of AVAT, variou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plans and TAIWAN ANNUAL in an exotic surrounding.

In this exhibition, CHENG Ya-Husan, one of the 20 artists shortlisted for the Focal ANNUAL Jury Prize of TAIWAN ANNUAL, is invited to bring her video work “Sound Search”. The curator Nouha from the Mahal Art Space will share her collisions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Moroccan art creations under the theme “What Dies Last,” which is the continuation of 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atorial exhibition of the TAIWAN ANNUAL in October.

我們的日常逾期了嗎?-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重啟城市景觀

2020年,全球籠罩在COVID-19病毒的陰霾中,人們在實體世界中放緩腳步,在一種新的管制與防疫措施所形成的邊界底下生活,然人們也穿越到加速中的虛擬世界,在病毒的帶領下找到新的生活路徑。重新認識後疫情下我們居住的城市景觀。2021年,視盟中山好融異藝術計畫再次啟動,以「逾期日常」為名,由三明治工、林晏竹策展,邀請10組青年藝術家探討與想像城市中後疫情時代逐漸變種的生活日常與精神面貌。

中山區一直是商業、旅遊業、酒店業的重點區域,每天都可見到上班族、觀光客、國際移工與一般居民等不同族群在此穿梭往來,然病毒的入侵也讓中山區面臨突然的沉寂,人們身體受到限制,生活與工作皆遭遇挑戰,原本熱鬧混雜的城市景觀,遂成為一種滯留狀態。而這些變種面貌,我們該如何理解與回應,透過藝術,我們能帶來怎樣的想像及思考?

本次計畫以虛實並行的方式,邀請民眾回到城市街區的日常狀態,在上班、上課、購物、散步等,走在日常活動路徑時,能與藝術作品不期而遇,並透過與線上導覽機器人的互動,更認識了解藝術家作品的背後意涵。除在公共空間中展出的作品外,另有 3 件「舉牌天團計畫」相關作品會於展期周末(10/30-31、11/6-7、13-14、20-21、27)快閃展出,期待民眾在生活中重新感受城市的流動,引發對公共藝術的不同想像,更期待藉由藝術為街區重新注入能量。

除藝術家的創作外,我們也與在地居民、組織及非營利單位合作,以藝術計畫形成展覽中的經濟流動系統。為了更拉近民眾與藝術作品的距離,主辦單位特別舉辦 3 場藝術家工作坊,透過個人故事分享或DIY動手做,民眾能參與或更加理解藝術家創作之過程,也能製作個人小作品帶回家作紀念。除導覽機器人外,也舉辦 4 場專家導覽活動,在本展策展人帶領下,民眾能夠從藝術作品中更了解自己所居所處的城市樣貌。我們相信,即使病毒將人們距離拉遠,我們仍可以透過藝術靠近彼此。

「逾期日常」展覽將在10月30日於福利社(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開幕,開幕當天策展團隊與藝術家們將進行展覽座談,邀請各位民眾出來透透氣,一起重新啟動中山區!

 

***逾期日常 Outdated Daily***

時間 Date|2021.10.30 Sat. – 11.27 Sat.

地點 Venue|台北市中山區街區(晴光里、圓山里、 恆安里)Zhongshan Area, Taipei (Qingguang Vil., Yuanshan Vil., Heng’an Vil.)

 

▷ 更多展覽資訊請關注 中山好融異 FB活動專頁
▷ 想知道怎麼逛請點選 m.me/zhongshanart

【「台北當代藝術館事件」下一步:公開資料,基於事實進行改革】 視盟聲明

台北當代藝術館(以下簡稱當代館)與藝術家楊俊間的展覽爭議不斷延燒,相關人士在社群媒體上發表個人聲明,猶如羅生門。然而,事發至今,遲遲未見治理機構「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基會)公開聲明,回應外界疑慮,實有卸責之虞。
針對當代館該展覽事件,新舊館長交接成為館務推動的漏洞,顯示當代館運作機制出現問題,因此視盟呼籲,已屆 20 年的當代館,應儘速檢視展覽行政機制使其更專業化,避免日後再度發生館務銜接不良的情況,或讓諮詢委員會淪為館務橡皮圖章,以昭公信。
文基會身為當代館主管機關,應擔負起監督輔導之責,以健全當代館營運機制。
當代館是全台首座以「當代藝術」成立的美術館,背負推展城市藝術文化的使命。這次事件卻凸顯出,建立展務運作的正式機制非常重要,讓包含館長在內的工作人員可茲依循,諸如:工作人員的職權範圍及監督機制不明,新舊館長交接出現漏洞,展覽經費超過百萬以上,卻沒有一紙正式官方文件作為證明保障等,也因此產生各方理解和解讀的模糊空間、及各說各話的 羅生門困境,對一個邁入 20 年的美術館來說,當代館於機構治理、組織結構和運作機制,都無法達到專業美術館公共性的角色,不僅失去公信力,也對視覺藝術產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此外,此次爭議事端之一的「諮詢委員會」,本身的法定職責為何?是否具有決策展務的權力?還是僅供意見作為館方決策參考?前後任館長的認知不一,從目前揭示的文字紀錄顯示對「諮詢委員會」的定位認知有落差,當事人也有前後說法不一的情況,更讓外界霧裏看花。
因此,視盟呼籲,當代館應公開與本次事件相關之所有紀錄,包括:2016 年至 2021 年(橫跨兩任館長、多任諮詢委員會)與本次展覽相關人員與藝術家之聯繫紀錄、公文、會議紀錄與相關人員出席名冊,諮詢委員會之投影簡報、議程與會議紀錄等資料,為爭端釋疑,還原事件全貌。
基於上述,作為主管機關,文基會不能只做壁上觀,調查本次事件始末之外,也應協助當代館建立更體制化、健全化、效率化的行政流程,以達專業治理機構的初衷,未來,對保障藝術家權益、穩固機構與藝術工作者的普遍性通則、機構授權倫理、明確化專業範圍與權力行使、合約進度及預算的合理性等,都能產生助益,開創一個更具有法律保障與各界共識的良好環境。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2021 年 8 月 30 日

「藝文產業,同業一命」
視盟、畫廊協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共同籲請文化部承諾無差別待遇藝文振興方案
針對文化部部長李永得於 7 月 23 日「藝文活動防疫管理措施說明線上記者會」會中提到,現階段文化部正在研擬補助藝術產業及團隊受疫情影響的損失,並進一步表示,文化部將提出振興方案支持藝術產業。視盟、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及台灣藝文空間連線對於文化部逐步解封,放寬藝文活動管理措施,並積極籌劃藝文產業「精進與研究升級方案」給予高度期待。我們在此呼籲政府持續作通盤性考量,扶植藝術產業復甦、創新及提升,提供實質協助效果。
本年度 5 月爆發疫情升級警戒以來,藝文產業不論是營利事業、非營利事業單位或是獨立工作者,和表演藝術、影視產業一樣,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如同李部長援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件,提到在疫情中藝術文化的集體治療與安撫作用,期待政府秉持「藝文產業,同業一命」無差別關懷精神,以健全產業生態視野為前提,提出準確對應項目,讓未來的振興方案有效協助視覺藝術產業「人才不流失、創作能量不中斷」,維持視覺藝術產業永續經營價值,創造國家未來競爭力。
共同發起團體:視盟、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視盟公告】視盟呼籲文化部增進紓困 4.0 承辦窗口政策理解度 改善核件效益、落實紓困照顧
台灣自疫情爆發以來,5 月開始全島處於三級警戒近二個月,對藝文產業從業者的工作與生活造成極大影響。視盟為了解藝文產業從業者的需求,針對文化部 6 月 4 日展開「藝文 4.0 紓困使用者滿意度調查」,其中 57% 藝文工作者認為本政策「有待加強」,68.4% 認為藝文紓困 4.0 未落實對於「各領域、各類型藝文工作者」之通盤性政策照顧。細究主因發現各承辦窗口對政策內涵定義理解不一,致使許多藝文工作者即使提出證明卻遭遇退件,兩方之間存在溝通落差。為減少紓困孤兒現象,視盟建議以下兩點改善:
1. 文化部應確保各類別窗口對政策內容具備全盤性、統一性的理解根據文化部所頒布之「藝文紓困 4.0 補助 – 自然人從事各類型藝文產業事業參考說明」,以「視覺藝術」類為例,除了從事藝術創作者,藝術行政、繪畫 / 攝影等各類獨立藝術教師等非創作類從業人員,也包含在審核對象中。唯問卷調查發現許多第一線承辦窗口對政策了解不一,而產生片面解釋,回覆如「視覺藝術必須具備『創作者』身分」,「『藝術行政』與『藝術教學』並非『展覽/演出』」,即便申請者身處視覺藝術產業,提出工作取消相關證明,卻因非創作者身份,而被駁回申請。可見承辦窗口缺乏專業、整體性對於藝術產業之組成與運作認知。
2. 審查緩慢,未能救急藝文紓困 4.0 自 6 月 7 日開放申請至今,在自然人申請即將截止之時,仍有藝文工作者尚在漫長的補件、審核的循環中。紓困補助本為救急現金,可體諒初期案件數眾多,處理不及,但相較其它部會漸漸改善審核效率,文化部各部門窗口對藝術產業特質、從業人員情形缺乏實際了解,使得後續增添行政流程耗費心力,也無法照顧藝文工作者迫切的生計需求。
視盟呼籲文化部秉持全面性與客觀性的政策實行精神,增進內部對政策的深入理解並加強審查速度,方能真正落實紓困效益,與藝文工作者共度難關。

最新防疫公告
【視盟公告】因疫情影響,視盟 7/13 - 7/26 期間採取分流辦公

因應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第三級警戒延長至 7 月 26 日 (一),為降低防疫風險,視盟秘書處自即日起採行防疫措施與活動異動說明如下:

1.    視盟秘書處於 7/13(二)~ 7/26(一)期間採分流辦公。

2.    福利社展覽與活動即將開放預約參觀,並遵照指揮中心最新防疫措施進行滾動式調整。

*福利社預計於 7/24(六)~ 8/21(六)展出《方體演算|林育正個展》敬請期待!
分流辦公期間仍可於每週二至週六 11:00 – 19:00 利用電子信箱或粉絲專頁訊息與我們聯繫,若有欲聯繫之專案窗口請參照下列信箱或粉絲專頁等聯繫方式進行洽詢。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視盟
avat.art.tw@gmail.com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freesartspace@gmail.com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twannual@gmail.com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s, TCAA
avat.art008@gmail.com

國際交流/Art On Air 藝術放送中
avat.art.lily98@gmail.com

 

謝謝各位的體諒及支持,也請大家務必注意自身健康及安全。
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謝謝大家。

【疫情影響調查】藝術活動因疫情影響而延期、取消情況​
—— 立即填寫|https://reurl.cc/V3kM5Q​

【千人連署,同心抗疫】聯合聲明

共同發起團體: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視盟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AVAT、台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iwan Art Space AllianceIATC TW-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中部美術協會新樂園藝術空間SLY art space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
【藝文工作同心抗疫,紓困資源同步到位】線上連署 自 5 月 20 日至今逾一周,已有超過 1,300 名藝文工作者參與連署。粗略劃分截至今日連署人所屬藝文工作類型,涵蓋:表演藝術 (34%)、視覺藝術 (14%)、幕後技術 (21%)、聲音藝術 (11%)、影視媒體 (7%)、設計(4%)、策展評論 (3%)、藝術行政 (4%),以及藝術領域師生 (2%)等,遍布各藝文領域,其中不少人具跨領域身份。
連署人多數為自由接案的獨立工作者,部分小企業及工作室經營者,不分領域及身份的面臨演出、接案、展覽、課程、市集的停工 / 延後,也因停工以至於案量驟減、執行成本提高,且多數人完全零收入,即便有所屬公司的正職人員,也可能面臨留職停薪。在這樣的衝擊下,停工的成本、家庭日常開銷、房租房貸、員工薪資及高價器材,不會因停工就有所改變。多數人願意全力配合政府防疫,生活卻日益緊張,只能吃老本,甚至賣掉生存工具、負債,眼看就要斷絕所有經濟來源,卻不隸屬現行任何紓困方案。
文化部長李永得於 5 月 15 日承諾,「文化部會盡力爭取行政院紓困預算,紓困一定會擴大照顧所有藝文工作者,包括個人,補助時間會回溯至5月11日開始」。文化部將「挺住所有藝文工作者」,共同度過疫情難關。我們贊同文化部長迅速回應藝文工作者需求,相較於其他部會,文化部已是最迅速提出紓困政策的部會。
5 月 31 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提高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上限至 8400 億元。媒體報導行政院將快速於 6 月 3 日院會通過特別預算,第一波紓困 4.0 資金 6 月 4 日即可開始發放。我們將上千位藝文工作者的心聲傳達給行政院,呼籲行政院在分配紓困預算時,應重視文化藝術產業所面對的衝擊,給予文化部足夠的紓困經費。讓文化部有充足資源,保障各類型藝文事業及接案、承攬 case 的自然人都可以度過難關。
我們同時要呼籲行政部門,相較於去年藝文紓困 2.0 ,疫情較為緩和,藝文工作者仍可以順利取得工作單位開立之紙本書面證明書來申請紓困。但是自今年 5 月中,全台陸續進入疫情三級警戒,藝文場館紛紛停業、實施居家辦公。藝文工作者若是要申請紓困,已經很難取得單位主管本人親簽之書面證明書。就算可以取得,親自出門辦理紓困文件,也會使自己暴露在疫情風險之中,同時更可能造成群聚風險。我們仍希望政府能考量疫情嚴峻的特殊情況,在即將公布的藝文紓困中,納入電子簽章等簡便申請措施。
希望政府能看見受疫情衝擊下藝文工作者的困境,我們溫和而堅定地對政府提出三點訴求:
一、行政院在分配紓困預算時,應重視文化藝術產業所面對的衝擊,給予文化部足夠的紓困經費。
二、文化部應比照藝文紓困 2.0 「挺事業、顧員工、護自雇」,保障各類型藝文事業及接案、承攬case的自然人都可以提出申請。
三、考量未來疫情衝擊無法預測,文化部應將紓困經費優先投入紓困工作,待疫情確實趨緩再以其他預算進行振興工作。

【非日常的未來】視盟聲明
視盟呼籲政府秉持整體性視野 完善規劃未來應變系統與紓困方式
有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5/11升級肺炎疫情警戒,文化部5/14公告「藝文事業營運損失補助專案申請須知」當中,只針對「表演藝術展演」、「流行音樂演出」、「電影國片商業映演」進行補助之缺失,視盟當日即發表相關聲明,更於5/20會同臺北市現場演出幕後技術工作者職業工會、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台北市電影戲劇職業工會,召開聯合記者會,提出三點訴求,呼籲政府以全面性視野,給予文化部足夠的經費,優先從事紓困工作,比照藝文紓困2.0「挺事業、顧員工、護自雇」,確實保障各類別藝術工作者權益,疫情趨緩再行振興事宜。
視盟5/14即展開滾動式更新疫調,截至5/26為止(調查仍在進行中*)統計藝術產業受衝擊者,以個人工作者為最(48.5%),其次是藝文空間(35.1%)與展覽製作公司/廠商(8.2%) ; 活動影響以取消為最(40.0%),次為延期(34.6%)與改線上(10.8%)。各類別工作者表達心聲如:「無薪假或資遣」、「活動延期延後簽約,連帶影響撥款期程,也就是工作需要繼續執行但毫無收入,骨牌效應之下結案也面臨困難」、「器材所需費用破百萬,但因為疫情無法如期生產,所以需重新製作作品,除了時間緊迫,成本也增加」等。
另亦蒐集到藝界建議如:「如果政府要補貼,建議配合其他產業(部門)做整體性思考,不要各產業單獨撒錢,社會之間沒有連結」、「閉館期間,場館能夠針對未來發展更明確的整體營運方向,也持續思考如何維持社會互動性如:數位資源的盤點與開放」、「承上,除了直接的展覽補貼,也可以提供優惠或免費的數位職能進修課程,增強未來整體的疫情應變能力」等等。
此外,問卷回覆內容也暴露另一層隱憂:主辦單位同樣是疫情受害者,目前多數無法給予藝術工作者確切的後續工作規劃。「閉館」、「延期」與「取消」,除了成本問題,藝術創作成果的社會能見度降低,或職涯發展的未來能量受到折損,這將會對藝術界整體發展產生不利。

 

2021/05/20【藝文工作同心抗疫 紓困資源同步到位】線上記者會

視盟理事長蘇瑤華在聯合記者會中表示:「看待紓困要有新視野,應當無差別正視藝文產業中營利或非營利的需求,妥善規劃藝文紓困3.0。視覺藝術在本次營運損失被列在『其他』類,這種文化政策的傾斜,業界非常不樂見再次出現,政策重點策略應該建立在『對藝文環境具備整體性的了解』之上。衷心建議未來紓困3.0平衡各產業各類工作者的情況,否則將對藝文工作生態產生一定傷害。」
因應未來可能發生的重大天災(含疫情等)對於藝術產業造成的衝擊影響,我們當下的非日常狀態也將成為日常,藝文工作者如何在經常性「非日常」的情況下有一個保障基準,建議文化部應規劃一套完善的應變方式,而不是臨危才急就章紓困方式,不僅政策完整性不夠,也無法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
 
*【疫情影響調查】藝術活動因疫情影響而延期、取消情況 —— 立即填寫:https://reurl.cc/V3kM5Q
*【聯署表單】:https://forms.gle/bxNtzDkNMsRCMTXB7

 

【視盟公告】因疫情影響,視盟6/28-7/12採取居家辦公

因應今日 6 月 23 日指揮中心緊急宣布雙北提升為第三級警戒,為降低防疫風險,視盟秘書處自即日起採行防疫措施與活動異動說明如下:

1.     視盟秘書處於 6 月 28 日至 7 月 12 日採取居家辦公。

2.     福利社展覽與活動全數暫停,並遵照指揮中心最新防疫措施,進行滾動式調整,即時公告重新開放日期。
上述期間仍可於每週二至週六 11:00 – 19:00 利用電子信箱或粉絲專頁訊息與我們聯繫,若有欲聯繫之專案窗口也請參照下列信箱或粉絲專頁等聯繫方式進行洽詢,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視盟

avat.art.tw@gmail.com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freesartspace@gmail.com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twannual@gmail.com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s, TCAA

avat.art008@gmail.com

國際交流/Art On Air 藝術放送中

avat.art.lily98@gmail.com

 

謝謝各位的體諒及支持,也請大家務必注意自身健康及安全,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謝謝大家。

【疫情影響調查】藝術活動因疫情影響而延期、取消情況​

—— 立即填寫:https://reurl.cc/V3kM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