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pyofacopy

近期在檔案意識逐漸發展成熟的狀況下,如何靈活運用相較於展場前緣「後方」的檔案,成為眾人亟欲思考的問題。而當藝術家們基於創作目的起身挖掘議題背後隱含的故事時,尚可視為對於檔案或資料的研究或再想像,在這樣一段動態過程中,資料的蒐集、整理及重新排列如何影響藝術創作中的敘事可能?此次座談由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主持人簡子傑、子計畫主持人蔡明君共同主持,並邀請「你哥影視」的三位成員共同討論,藉由其一系列的創作方法與脈絡推展此主題,歡迎有興趣的聽眾前來參與!

時間|2019.10.23 19:00-20:30
地點|絕對空間 2F
地點|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段205巷11號
主講人|你哥影視(蘇育賢、廖修慧、田倧源)
引言人|簡子傑、蔡明君

主辦單位|TCAA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贊助單位|文化部、台北市文化局

此次講座感謝 絕對空間 Absolute Space for the Arts 贊助場地使用。

華藝網藝術家權益法律說明會 集眾人之力爭取權益
自去年受害藝術家集體提告後,經過 10 個月,台北地檢署終於起訴「全球華人藝術網」負責人及其員工,最後是否能將「全球華人藝術網」負責人及其員工定罪,仍要經過 2、3 年的法院審理流程,但起訴是藝術家維護自身權益勝利的一小步,未來在法院的審理過程中更要整合各界力量讓詐欺手段受到應有的懲處。今日(10/5)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與文化部主辦「華藝網藝術家權益法律說明會」,邀請義務律師與全華案工作小組的各團體出席,解說訴訟進度與未來法院審判流程,並共同回應受害藝術家提問。
漫長的刑事訴訟現在才開始
對於接下來漫長的訴訟流程,今日律師團在說明會中為藝術家解說訴訟進度與未來法院的審判流程,在場的律師更表示藝術家對於捍衛自身權益的意識相對不足,不斷重申:「權益是爭取來的!」特別呼籲所有的藝術工作者要先重視自己的權益,才能捍衛自己的創作、保障自身權益。
除了有律師團的專業解說以外,文化部藝發司司長張惠君及視覺藝術相關組織單位與藝術校系師長代表皆踴躍出席說明會,如畫廊協會、視盟、台藝大、文化法學會等,共同表達支持此案的決心。藝創工會與律師團也多次強調「這將是台灣藝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場判決」,未來藝術界相關的權益糾紛都將以此作為參考,不可輕忽集體力量的重要性,希望大家持續關心、一起面對。

事件簡介:全球華人藝術網利用文化部「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風華與內蘊—台灣百年藝術家傳記電子書建置計畫」及「台灣新銳藝術家特輯」相關補助案,誤導藝術家簽下同意書,導致作品著作權和銷售權皆轉交給該單位,已完成的、未完成的,甚至死後遺留的作品,恐怕都不能被藝術家利用。—《藝術侵權災難!藝術家、畫廊受害 文化部成立跨部會小組提供協助

 

2019視盟x福利社冬季實習生招募簡章

單位介紹

「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簡稱「視盟」,前身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是一個全國性的藝術團體,自1999年成立至今,成功整合視覺藝術界的所有專業從業人士,包含創作者、策展人、藝評人、藝術理論工作者、藝術行政工作者與藝術教育工作者,以及畫廊與藝術經紀公司與藝術團體等。本著「為藝術家服務」之宗旨,視盟一直以來努力提供視覺藝術工作者於生活福利、專業資源資訊、法律諮商等相關服務事項及保障;開發、整合並監督視覺藝術環境現有資源;增進政府、民間企業及一般社會大眾對藝術文化的認知,改善國內文化長期發展的條件。並由以下五加一個面向-經營「福利社藝術空間」、建構「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執行「台灣當代一年展」、辦理「國際交流計劃」、實踐「社區與教育支援」、營運「台北數位藝術中心」,進一步擴大與嫁接藝術從業者與社會間的聯繫,實現視盟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核心價值,與藝術家站在一起,創造更健全的藝術從業環境。

營運空間介紹

|福利社FreeS Art Space|

福利社藝術空間由視盟的年輕義工群發想命名為「FreeS福利社」,FreeS可多元解讀為「自由共享的靈魂(Soul)、空間(Space)與工作室(Studio)等…」而福利社作為實體空間,為台北市都心提供一個同時兼容辦公、服務、講座、展覽、會議活動等多功能使用的空間,常態推動年度展覽徵件與評選,鼓勵新興藝術家提出具有學術性、實驗性的創作展出,並提供台灣策展人發表的平台。同時視盟也舉辦自主策展之主題展覽與國際年度交流展,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藝術展呈樣貌。

執行專案與計劃介紹

|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Taiwan Contemporary Art Archive|

以中英雙語化的「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簡稱「智庫」,TCAA)計畫發想為希望建立一個雲端平台提供台灣當代藝術的脈絡梳理與自我展現的最佳工具與載體,自2013年7月籌畫建置,2014年2月19日正式上線啟動至今,所規劃的項目和蒐錄資料已逐漸涵蓋台灣當代藝術類型發展,並定位為免費提供公眾使用的線上整合型平台,進行雲端國際連結,向國際藝壇即時且具體地呈現台灣藝術的當代性發展,有助於學術研究發展和策展實務,自期成為未來自我書寫台灣藝術史的基礎工程,並將台灣藝術家有效推向國際舞台。

|台灣當代一年展TAIWAN ANNUAL|

「台灣當代一年展」(前身為自2002年起逐年辦理之「台灣藝術家博覽會」),作為視盟主力推廣之年度大型展覽,亦為台灣當代藝術家之年度重點參與活動,2019年將延續於台北美術館園區「花博爭艷館」舉辦,日期為8月31日至9月8日,預定規劃有:主題策展區、藝術平權區、創作計畫區、微型策展區,同時將邀請國內外藝術替代空間共襄盛舉。為體現藝術即生活的理念設置異業結合推廣區,期許以各種角度及不同視野為藝術創造更多的邂逅。另外,視盟將持續推廣藝術教育,也規劃許多教育活動:專家導覽、藝術講座、展覽座談、國際藝術沙龍以及工作坊等,還有神秘隱藏活動喔。進入2019年的台灣當代一年展也將在既有展區規劃上配合當代藝術的流變規劃調整,繼續積極地推廣台灣當代藝術。

|其他|

視盟一直以來透過民間之力與國際間發展藝術交流網路,建置國際展演計畫合作平台,促成台灣與國際藝術家活躍交流的舞台;同時,為了更深入推廣藝術也安排有各式藝術教育活動如展覽座談、實習培訓課程等。

實習工作介紹

福利社藝術空間作為本次實習計畫的實務工作單位,工作內容將為:藝術空間在營運上的細節與內容,也包含日常庶務與空間維護上、展覽執行與佈卸展事務上實際接觸體驗;同時搭配「專案計畫執行」的藝術行政機會,親身經驗一個專案的發起、溝通、籌劃與實踐的過程,利用實戰經驗的累積,使藝術行政的養成不再是理論先行,而是邊做邊學、邊做邊驗證理論的無價體驗。

視盟期許實習生可以透過展覽佈卸展協助、教育活動支援與體驗、展場維護與記錄等,切身體驗藝術展覽從無到有的過程,一起來一場經驗值激增之旅吧!

 

視盟辦公室/福利社藝術空間 

*招募名額:計3 – 5名

*報名時間於即日起至2019年10月15日 23:59止

 

實習工作內容

視盟辦公室/福利社藝術空間

  • 行政庶務執行
  • 協助企劃資料蒐集
  • 國內外參展藝術家布展協助
  • 媒體宣傳、網站和社群網路協作經營
  • 視覺設計、排版、影片剪輯等協作
  • 作品收退件工作與紀錄
  • 展覽期間活動籌備與執行協助
  • 協助檔期間觀眾導覽與介紹
  • 須共同輪班櫃檯勤務及每日環境整潔維護
  • 各項專案籌備及執行業務協助

我們想要的就是你/妳

視盟強力徵求,喜歡藝術又充滿熱情動力的你/妳!在視盟實習,能快速累積經驗值、全身心的與藝術最近距離接觸,更值得的是,能遇見一樣喜好藝術的朋友,不限科系、不限年齡,不需經驗,這將是你接觸視覺藝術的第一步!我們相信每位藝術大使都是讓視盟更加完美的助力!

  1. 必備條件
  • 有顆對藝術熱血的心!
  • 負責任、積極的都歡迎!!
  1. 加分條件
  • 熟悉電腦文書處理及電腦繪圖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軟體。
  • 良好的外語能力。

實習地點與上班時間

  • 實習地點:福利社藝術空間(視盟辦公室)
  •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 實習期間:2019年10月中 – 2020年2月中(寒假結束)
  • 實習時段:每週二至週六,11:00-19:00(排班制)
  • 備註:
    1. 每周至少排班二天,排班時間可協調。
    2. 若因學校規定或特定需求,請在填表後來信說明:avat.volunteer@gmail.com

實習須知

  • 因應業務需求建議攜帶筆電值班。
  • 服裝以整潔為主,但勿著露指涼拖鞋。
  • 進入正式實習前需參與教育訓練。
  • 每週實習不得少於16小時(兩個全天班),如有特殊情形,得由本單位核准後辦理。
  • 實習生在實習期限完成200小時以上時數 ,即可獲實習證明。

實習規範

  • 事假請於三天前報備 ,若有臨時情況或病假無法事先報備 ,也請於當日上班前告知,無故缺席3次者 ,本單位有權立即終止實習。
  • 實習期間接觸本單位未經公開發表之所有文件,未經本單位許可,不得擅自列印 、複製 、引用以及對外發表 。實習生於實習期間於本單位所取得之資料或文件(含實習報告),如有對外發表之需者,應先徵得本單位同意。
  • 實習生實習期間依本單位規定辦理打卡及請假手續 ,實習時數依打卡時數合計。
  • 實習生依規定時間到勤 ,實習期間如有不當行為或損害單位名譽情事者 ,本單位除通知其就讀系所/就職單位外,並得終止其實習資格。

福利

  • 視盟為促進知識共享、技術媒合及藝術展演推廣,定期舉辦有展覽、跨領域表演、論壇、講座、工作坊等,實習生可享免費參與課程以及不定期聚餐等福利。

如何報名

請點選連結填寫報名表單:【2019視盟x福利社冬季實習生招募表單】

除上傳履歷外,可自由選擇附加以下一至兩項之作品集以供參考。

  1. 藝術評論
  2. 展覽企劃書
  3. 平面設計
  4. 影音製作
  5. 藝術創作

備註:履歷或作品集等資料請以PDF格式提供,檔名請參照以下範例:

「履歷_OOO」、「作品集_OOO」( OOO 請填寫您的全名。)

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2-2585-7600 范小姐 / 電子信箱:avat.volunteer@gmail.com

Elektrozavod Gallery

Elektrozavod Gallery 為一個非營利的實驗展演空間,位於前「遠程無線電通信研究所」的土地內。該空間的核心使命是在當代藝術領域完成不同的實驗計畫,並透過展覽、與藝術家的會議、藝術節及為廣泛的觀眾發掘新興藝術家來支持俄羅斯年輕藝壇。獨立於公共和私人機構的 Elektrozavod Gallery 由藝術家Leonid Larionov 發起,並於2012年12月開幕。他招募志同道合的藝術家與朋友組成團隊,包括:莫斯科藝術學校(如 MMOMA 免費工作坊、莫斯科基督教國際神召會、巴扎研究所、羅琴科藝術學院)的畢業生和學生;建構展覽計畫平台的藝術家團隊歷經多次改變。由藝術家策劃展覽:除了個人的創作計畫,也同時身兼策展人,並廣邀請獨立策展人和創作者共同參與。我們200平方米的空間均分為展廳及開放的藝術家工作室。 我們並沒有總監和明確的分級制度。我們目前共有九個人,之中有七位藝術家在工作室創作,其中有六位在不同的層面參與藝廊營運。每個參與者都可以為藝廊的活動提案,收到提案後我們會共同討論並安排展覽期程。

┃官網:https://www.elektrozavod.org/

*2019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Elektrozavod gallery is a non-profit experimental exhibition space located at territory of ex Research Institute of Long-range Radio Communication. Since the foundation main mission of the gallery has been to accomplish different pilot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contemporary art and supporting Russian young art-scene through exhibitions, meetings with artists, festivals and discovering new names in art for the wide audience. Independent from public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Elektrozavod gallery was opened by the initiative of the artist Leonid Larionov in December 2012. He assembled a team of like-minded artists and friends: graduates and students of Moscow art schools such as MMOMA Free Workshops, ICA Moscow, Baza Institute, Rodchenko Art School. Group of artists that forming exhibition program of platform changed many times. Artists build exhibition plan themselves: in addition to the creation of individual projects, we rule our own group exhibitions as curators, invite independent curators and authors of personal projects. Our 200 square meters room is divided equally between the exhibition hall and the area of artists’ workshops open space. Actually, we have no director and clear hierarchy. Now we are 9 people. 7 people work in the workshops as artists, 6 people take part in the life of the gallery at different levels. Each of the participants can offer any activity for the gallery and we form the exhibition schedule after a collective discussion of the incoming proposals.

原文出自Elektrozavod Gallery,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整理翻譯。
Text in this page is originally from Elektrozavod Gallery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altered by AVAT.

Open Place

Open Place 是烏克蘭藝術家的倡議活動,致力於建立藝術家與烏克蘭社會間不同層面的深度連結。該平台鼓勵烏克蘭地區及其他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交換意見、想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並鼓勵人們在藝術、政治和社會文化轉型的進程中,建立培養不同觀點的合作關係。Open Place 相信文化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建立公民社會、解決衝突、克服社會中的歧視和狹隘視野。Open Place 不斷研究與尋找藝術機構的形式,並認為藝術機構應該在文化活動中扮演積極的角色,與大環境攜手共創共同價值、參與藝術現象及文化脈絡的發展。自1999年成立以來,Open Place 發展並實踐了許多跨領域的計畫,期許能將藝術的影響範疇推向更寬廣的境界,讓更多人能參與其中。人們集體合作,透過交流和駐村計畫,積極在烏克蘭和國外建立草根倡議網路。

*  2019、2021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Torun
Torun

Torun* 是在2012年於安卡拉誕生的空間,是藝術家、作家、學者和思想家齊聚一堂的地方。不同背景人們的相似性,來自想跳脫資本主義市場及政治壓力,進行思考與交流的需求。透過公開招募藝術家,日益蓬勃的 Torun 社群參與了計畫製作、展覽和建立交流。Torun 在集體和自發性維持的互動環境中不斷發展與演進。2018年,新的空間成形,聚焦在印刷品及其分發地點。並舉辦工作坊、講座、座談會、展覽和表演活動。這一新時期仍在不斷發展,並與聲音、音樂和文學領域新參與的人們一起演進。

*Torun(土耳其文):孫子

┃官網:torun-web.com/

*2019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Torun* was born with the foundation of its space in Ankara in 2012. This space has become the roof where a community of artists, writers, academicians and thinkers got together. The need to think and exchange in an environment relatively distant to the obstacles of the capitalist market and rising political pressures was the similarity that gathered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practices. Reaching out new artists through open calls, the ascending community of Torun have become involved in its program making, exhibiting and cultivating the exchanges took place throughout its existence. Torun has evolved and is evolving with in this environment of interaction that is sustained collectively and voluntarily.In 2018, a new space was formed, with a focus on printed matter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t organize workshops, lectures and talks, hosting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nces. This new period is still ongoing and evolving with the newly participating individuals, especially from the disciplines of sound, music and literature.

*Torun (tr): Grandchild (en)

原文出自 Torun,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整理翻譯。
Text in this page is originally from Torun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altered by AVAT.

Shunya Collective

Shunya 的意思是無、零、不存在、空,也是遠離短暫政體與社會的一群個體。2012年,原先在孟買的 Nikhil Raunak、Amol Patil、Sachin Bonde、Poonam Jain、Yogesh Barve、Rupali Patil、Prabhakar Pachpute 在 Clark House Initiative 相遇,當時成員們剛從印度三所不同的大學畢業,來自藝術領域不同的學科。他們藉由參數探索藝術場景的可能性與建築的不同特性。實踐 Shunya 的方式並不限於展演空間,更可向外延伸到社區建築,成為某種抵抗含義:製作壁畫、張貼藝術家創作的海報於公共空間、進行公共表演、在公共空間展示文件或發放文宣,使得平常沒機會接觸的人們有更多詮釋的空間。什麼是社區的聲音?當社區聲音從不同的地形迴響並於現有的政治、社會變化和時間的基礎上牽動我們,什麼是重要的? 集體行為真的是集體嗎?作者身份的作用為何?我們應如何認知?

* 2019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1 Shanthi Road

趨向為藝術社群提供空間給小型會議、裝置、表演藝術、放映、聚會,在其中建立社群網,致力於連結推廣視覺藝術的機構以及團體。由非營利團體 VAC (Visual Art Collective) 營運,致力於推動最前端的藝術實踐,並且自2003年以來提供駐村計劃讓不同國家的藝術家參與。

 

Shanthi Road, event, VEDDER OUT OF NOTHING, 21 Mar 2009 (www.1shanthiroad.com)

 


 

1 Shanthi Road 至今成立十五年了!我們在這充滿活力的十五年中持續創新突破、培育新舊人才,觸發有意義的視覺藝術參與。我們與德里的夥伴 Khoj 共同邀請並展出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藝術家的作品;展示藏族文化的流亡;Sethusamudram 計畫則讓印度、斯里蘭卡藝術家持續合作多年;我們為曾負責班加羅爾綠化工作的德國園藝學家 GH Krumbiegel 出版精美的書籍;在班加羅爾與卡納塔克邦為在農村生長且貧困的兒童舉辦藝術工作坊;每月舉辦數千人參加的盛大講座,邀請知名藝術家、歷史學者及理論家來演講;我們也放映古怪有趣的電影,並邀請導演進行座談;我們策劃展出來自世界各大洲(幾乎每個國家)藝術家的作品。

┃官網:www.1shanthiroad.com

*2019 視盟「西亞南亞交流計畫」參與單位

1Shanthiroad, Bengaluru, is an art space founded by Suresh Jayaram that nurtures creativity and cutting edge art practice, situated in the centre of the city. The Studio/Gallery at 1Shanthiroad provides space for slide lectures, small conferences, installations, performances, screenings and informal gatherings. It is administered by a not- for- profit trust VAC –Visual Art Collective.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3 1Shanthiroad has grown to house artists from diverse countries in its residency programmes.

 


 

1 Shanthi Road is fifteen years old! Fifteen vibrant years during which time we’ve broken new ground, nurtured new and old talent, and triggered meaningful engagements with visual art.
We’ve hosted and shown artists from Pakistan, Nepal, Bangladesh and Sri Lanka, with our partner Khoj in Delhi; we’ve had a show of Tibetan culture in exile; we run the Sethusamudram Project, an ongoing multi-year partnership between Indian and Sri Lankan artists; we’ve produced a beautiful book on GH Krumbiegel, the pioneering German horticulturist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Bangalore’s greenery; we run art workshops with rural and underprivileged children in Bangalore and Karnataka; we’ve presented monthly talks by prominent artists, historians and theorists that thousands have attended; we’ve screened odd and unusually lovely films, often followed by discussions with the filmmakers; and we’ve hosted and shown artists from every continent (and virtually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原文出自 1 Shanthi Road Studio/Gallery,由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整理翻譯。
Text in this page is originally from 1 Shanthi Road Studio/Gallery and has been translated and altered by AVAT.

「林北山-五橘宮」黃舜廷個展

關於展覽|

本次個展接續上個系列作《有錢圖–當代招財逸品》透過將「藝術品」與「招財商品」的概念相互交疊,探討二者相似的使用功能及價值建構方式,而五橘宮的誕生則是從對「物」的生產拓展至以「空間」為對象的信仰場域建構;在此,《林北山–五橘宮》遂成為「有錢圖」這個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同時也持續圍繞在藝術本質的問題上來回探究。

「五橘」在台語中的諧音即「有錢」,因此「五橘宮」顧名思義便是一座象徵金錢、財富,以資本邏輯為基礎所打造的慾望聚集地。此次展覽命題的概念來自於我所生活、移動的地區及展場所在地的彼此串連,以此建構出一間結合林口區的「林」、北投區的「北」及中山區的「山」所命名的「林北山–五橘宮」,將展場的空間性質轉化成為圍繞於這三地的信仰中心。整體的規劃上刻意地提取、挪用台灣民間信仰中廟宇–特別是財神廟–之建構特色並重新詮釋,然而卻也透過各種引出意義的方式,保留了藝術展覽所具備的展呈形式;在此,試圖藉由五橘宮的建構,創造出一條雜揉藝術及民間信仰的路徑軌跡,並提供更易於駛入其中的觀看途徑,使觀者能夠更進一步地去思考與重新檢視二者間那條既相似又模糊不清的界線。

過往的創作表現形式多以現實場景為基礎並加以重組、拼裝,營造出看似熟悉卻又不尋常的荒謬場景,再藉由刻意安排的線索與提示,揭發作品背後所隱含的生產意圖。然而經過一再地反覆習作、思考與行動過後,究竟我們所要試圖引出或嘗試理解的意義為何?《林北山–五橘宮》在這裡或許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景觀的視覺轉譯,同時也可能是一間建構於彼此心中那心誠則靈、有求必應的解惑之所。

開幕茶會|2019.09.21 15:00
座談會|2019.10.19 16:00
與談人|姚瑞中、陳伯義

關於藝術家|

黃舜廷

​1990 年出生於台灣台北。2015 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繪畫組,現就讀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創作形式主要為繪畫及複合媒材,作品多採用幽默、戲謔的表現手法,時常運用諧音/雙關語的命題重新編碼、創造視覺圖像,並嘗試透過不同的生產過程與介入方式,探討藝術家的身份轉換以及藝術本質問題的各個面向。2016 年榮獲文化部遴選為 Art Taipei「2016 Made In Taiwan 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同年入選「關渡美術館國際對等交換駐村計畫」進駐於馬來西亞吉隆坡。作品也曾獲得藝術銀行、澳洲白兔美術館典藏。

Lin Bei Shan –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HUANG Shun-Ting Solo Exhibitio
2019.09.21​– 2019.10.26

About Exhibition|

This solo exhibition follows on from the previous show “The Way to Wealth – The Contemporary Money-Bringing Art”, which explores the shared functions and value construction mechanisms of artworks and fortune-invit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intertwined concepts of the two. Extending beyond the production of objects,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or “Wu Ju Gong”, goes on to construct a religious field of space. “Lin Bei Shan –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serves as a further ext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Money-Bringing Art while continuing to explore the essence of art.

As the pronunciation of “Five Oranges” – “Wu Ju” sounds like wealthy in Taiwanese, “Wu Ju Gong” as the name suggests, signifies money and wealth, a shrine of desire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logic of capital. Inspir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among the place I live in, the place I go about, and the place where the exhibition venue is located, the theme of this exhibition combines “Lin” as in “LinKou District”, “Bei” as in “Beitou District” and “Shan” as in “Zhongshan District”, turning the exhibition space into a religious center that covers the three regions. The overall design borrows and reinterprets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temples in Taiwanese folk beliefs, particularly Cai Shen Temple, or the Temple for God of Wealth, while retaining the features of art exhibits through various forms. The purpose of the show is to create a path that combines art and folk belief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and provides an easier access that leads inside for viewers to further reflect on and reexamine the subtle, blurry boundary between the two.

Prior creations of the artist were mostly seemingly familiar yet unusual, absurd scenes restructured and assembled on the basis of real-life scenes, and the purpose in creating the works was disclosed with deliberately arranged clues and hints. However, through repeated practice, contemplation, and action, the artist challenge the meaning of art creations and exhibition forms. “Lin Bei Shan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is not only a visual interpretation on cultural images but also the enlightening shrine within everyone’s heart that grants the wishes for whoever believes.

Lin Bei Shan – The Temple of Five Oranges
HUANG Shun-Ting Solo Exhibition
Dates|2019.09.21 – 2019.10.26
Opening|2019.09.21 15:00

Discussion|2019.10.19 16:00
Guests|YAO Jui-Chung, CHEN Po-I

About Artist|

Huang Shun-Ting

​was born in Taipei, Taiwan in 1990. He received his MFA degree in Fine Arts from th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with a specialization in painting in 2015 and is currently studying at the Doctoral Program in Art Creation and Theory, Taina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Huang mainly creates paintings and mixed media works. His works often embody humor and playfulness. He uses homophones and puns to reinterpret symbols of in his paintings. He explores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rtist’s identity and the essence of art through productions and interventions. Huang was selected by the “Made in Taiwan” program at the Art Taipei 2016 and the International Residency Exchange Program of Kuandu Museum of Fine Arts in the same year. His paintings have been collected by Art Bank and White Rabbit Gallery in Sydney, Australia.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以下簡稱一年展)多年來聚焦於藝術平權、多元開放及國際交流,有別於一般以畫廊為單位的藝術博覽會機制之外,致力於提供另一種開放的當代藝術展覽平台,展現台灣當代藝術界的多元可能性。邁入第四屆的一年展共有19場藝術活動,18組亞洲藝術空間、機構與團體,匯集超過300位國內外創作者,於今年8月31日至9月8日在台北花博爭艷館隆重開展。

一年展重點徵件區秉持著「藝術平權」之初衷,匯集了逾150位不同背景和職業的藝術家投件參與;在「主題策展區」特別邀請到兩位台灣策展人張君懿與陳念庭策劃《這很簡單誰不會》及《「褲褲騷」怎麼辦?》兩檔主題展,集結了多位國內外傑出藝術家,以及極具實驗性質的新銳創作者、導演與表演者。

此外,本次更結合了視盟的國際交流計畫,邀請來自喬治亞、烏克蘭、俄羅斯、印度及土耳其共6個藝術空間和組織,與11組「台灣藝術機構/團體」包含「众藝術」、「非常廟藝文空間」、「海桐藝術中心」、「社團法人新北市愛鄉協會」、「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新浜碼頭藝術空間」、「新樂園藝術空間」、「台北數位藝術節」、「Instant 42」、「森嵐工作方圖」和「魚刺客」一同參展,帶來多個國家和不同城市的藝術能量,提供一個多元、跨國際的藝術交流空間。

在上述展區規劃以外,還有一群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的首次參展,展覽收集了過去這七十多天反送中運動的一些文宣設計,藉此思考視覺文化如何締造集體身分,把短暫、偶發的創意轉化爲具延續性的抗爭動能;並有「創藝文化基金會」的加入,匯集6組台灣知名藝術家姚瑞中、蘇孟鴻、許維穎、王亮尹、黃椿元與席時斌多件原創版畫,於展期間進行「原創版畫義賣展」展示及公益義賣,義賣所得將全數捐給「台灣破冰專業服務協會」,邀請大眾在收藏名家作品時也幫助身障者。

展覽亦延續視盟一直以來對藝術教育推廣的熱忱,於展期間安排多樣的教育推廣活動,包含「專家導覽」、「展覽座談」、「藝術資料庫講座」、「藝術勞動及法律講座」,還有多場藝術活動及工作坊:張藝《藝術相談室》透過一對一私密對談進行探索、林慧姮《交換信仰》轉化你的信念成為作品;蔡宛潔《夢中帶回一個故事》藉由探索內在意識釋放你的身心靈、趙克涵《自然乾燥花圈工作坊》啟發平易近人的美感體驗、黃千倫《寶島幸運符 絹印撞色手提袋》以絹印與車縫技巧並進,邀請大家一起動手做。一次集結眾多形形色色的內容,希望呈現藝術的多元與不規則,並加碼規劃以藝術閱讀為主題的空間,與「亞典藝術書店」、「典藏藝術家庭」、「Yogibo Taiwan 懶骨頭」、「Turbo Tent」及「boven 雜誌圖書館」共同合作,打造一個藝術融於生活的靈感場所,體現「Art is life, Life is art.」的精神,帶來期間限定的藝術體驗。

國際交流活動則安排了3場在帳篷內進行的全英文「藝術沙龍」交流活動,邀請觀眾近距離聆聽藝術工作者的甘苦談,此外,「國際藝術論壇」更特別邀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學系兼任教授黃海鳴及海馬迴光畫館負責人李旭彬,與土耳其、喬治亞、烏克蘭、俄羅斯、印度等6個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空間及組織,以探討西亞南亞地區之藝文環境的現況與發展為核心,深掘文化政策、教育、藝術推廣、社區實踐等不同面向之議題,期盼以一年展為契機為彼此搭建橋樑,積極探索台灣在國際上相對不熟悉的文化疆域。

展名:2019台灣當代一年展
開幕:8月31日 15:00
展期:8月31日–9月8日 11:00-19:30(9/8開放至16:00)
地點:台北花博爭艷館(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1號)
粉專:www.facebook.com/tw.annual

相關資訊及周邊活動訊息請上台灣當代一年展粉絲專頁查詢。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財團法人臺北市會展產業發展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