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展訊

藝術家石梓廷將於2023年10月7日至11月4日,在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出個展《後臺有誰》。「後臺有誰」類似臺語「後壁有誰」(āu-piah-ū-siáng),除了是藝術家常在作品中形塑的諧音梗,也是本次展覽動機,更是創作者對自身的一則提問。

回應藝術家趙世琛對傅柯的文章《後臺作為一種方法》,石梓廷將家中產業及個人創作歷程視為「後臺」(backstage) 經驗,對應藝術創作於各式場域中所呈現的「前臺」狀態。基於閱讀此文的情感投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揭示了身體的勞動性,進而帶出個人生命經驗中的部分元素:技術鐵工產業中的「複製」、「程序性」及「精準度」。

回顧石梓廷於2022年製作的「GHAI SHOU—神之左手」、「GHAI SHOU—惡魔之右手」二件作品,皆呈現因地、時、物產生的延異狀態。本次展覽亦以此為出發點,討論技術普及的時代中,透過學習各式技術所產製而成、充滿複製性的手作物件中,如何以量變與質變的角度建構所謂的「真實」。故此,本次展覽更完善了「工廠遊戲」——藝術家於2017至2022年的繪畫創作中論述的核心概念,且形式不僅涉及繪畫,更涵蓋立體裝置、雕塑與動畫。在展覽中,藝術家構築「首」與「手」的關係,以及其同時作用的產物—「體跡」。在性質上則以像素化方式呈現,且將「物」的延宕過程遍布於整個展覽空間。

石梓廷自言,近期認為場域對個體影響甚大,也回想起在學院內曾為古典寫實技術沉迷成痴的狀態。因此,藝術家將工廠與美術學院中建構而成的疏離個體,重新組合為本次展覽的元素。在幽微的矛盾感受中,透過對「後臺」的觀察與介入,體現藝術家主觀視角下的工廠狀態,並建構「真實」的方法論。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石梓廷 SHIH ZIH-TING
▎展期 Dates|2023.10.7-2023.11.04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3.10.07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3.10.28 (六) 14:00
▎與談人 Panelist|莊偉慈 CHUANG Wei-Tzu、趙世琛 CHAO Shih-Chen

展覽活動詳情

或許我們都是游牧者「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西亞南亞交流計畫是視盟自2018年進行的國際交流計畫,從臺灣觀點出發,與西亞、南亞等地區之獨立藝術組織/團體進行對話交流,透過邀請展出、交換駐村、媒合共創等合作方式,進行多元開放的藝術生產,締造臺灣與國際間的連結,並展現不同於西方視角的亞洲藝術能量。2023年,受到吉爾吉斯藝術機構 B’Art Contemporary 的邀請,以公開徵件方式推薦策展人盧芛參與由 Shaarbek Amankul 所策劃的「遊牧藝術計畫」(Nomadic Art Project),透過和吉爾吉斯當地人學習傳統的遊牧文化的過程中,進而思考「遊牧」之於當代的意義。盧芛於回國後持續發展此概念,與共同參與藝術營、來自美國、墨西哥、吉爾吉斯等地之六位藝術家合作,透過多文化的背景和媒材以展覽「包裹起一片土地」進行回應。「遊牧」在本展中並不是一個固定不動的概念,本展除回應當代遊牧的意涵,也連結了藝術家自身遷移過程中的路徑,透過共同在吉爾吉斯的旅行時光,經驗著自身族裔、文化和土地之間的模糊邊界,以具有創造性方式,連接了自身文化及傳統和當地圖像的關係。「包裹起一片土地」於臺灣當代一年展期間(2023年8月26日至9月3日),進行虛實整合雙展場的展出。

「傳說中,當上帝在分配土地給地球上各個民族時,吉爾吉斯人正在睡覺。吉爾吉斯人醒來後發現沒有分得土地,便央求上帝至少給他們一點東西。上帝可憐不幸的吉爾吉斯人,於是給了他們原本要留給自己的一片土地……那是一片美麗大地,山脈呈十字形交錯其上。」展名「包裹起一片土地」的靈感由吉爾吉斯蒙古包的意象而來,這種遊牧的「包裹」並不是永久性的,而是由周圍的自然所製成,例如由樹木取得的枝條如同骨架,動物毛髮所包覆的毛氈像是皮層。因此,蒙古包被層層包裹著,如同一塊有著各種層次的土地,它們站立在大自然中,通過開放的穹頂(Tjundjuk),連接著天空和地面,和製造它們的人一起遷移著。藝術家們將蒙古包的概念,作為他們作品的原點,透過在本展中重新包裹起他們的一片土地,詮釋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對於自身土地的思考和想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游牧藝術計畫-包裹起一片土地     

Nomadic Art Prject-Packs of Land

盧芛策展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線上

展覽資訊|2023 / 08 / 26 Sat. – 09 / 30 Sat. (實體部分展至 09 / 03)
開放時間|全天 (實體部分為11:00-18:00)
展覽網址 https://reurl.cc/Nyp1ex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台灣視覺藝術協會,B’Art Contemporary
合辦單位: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不經意做著白日夢的日常經驗,探討一個沒有起點與終點的路徑——《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謝其軒 個展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將於 2023 年 7 月 29 日至 2023 年 8 月 26 日,展出謝其軒個展—《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 本次展覽藝術家謝其軒以自身的日常經驗與作品結合,展出六件作品,利用「雕塑」空間的手法改變展示空間的白盒子調性,建造其想像的空間類別,回應「做」白日夢的狀態。

藝術家謝其軒的創作聚焦於對原有空間的回應,將接近眼前的現實脫離一般作品的觀看方式,嘗試用「雕」和「塑」的邏輯建構空間,試圖讓觀者從感知作品當中身歷其境,並將其引領至比暗影更暗之處,從而進入另一種思維。於《又再做了一場白日夢》個展中,藝術家謝其軒透過空間的分層、穿透與反射,呈現黝黑色調、光與影錯落有致的雕塑空間。謝其軒認為「做白日夢」能暫時抽離與週遭相關的事物,在似夢非夢間徜徉,只有突然刺激,才會返回現實狀態;而展覽主軸要探討的不是夢的內容,而是「做」這個動作,亦為沒有起點與終點的路徑。本次展覽期間亦舉辦展覽座談,邀請與談人張乃文與藝術家謝其軒擴展更多展覽與作品之間的對話與討論。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謝其軒 HSIEH Chi-Hsun

▎展期 Dates|2023.07.29-2023.08.26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3.07.29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3.08.05 (六) 14:00

▎與談人 Panelist|張乃文 CHANG Nai-Wen

展覽活動詳情

掀開乘載之物,正是靈光乍現時刻——
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三人聯展《掀開那刻Lifting off》

版畫作為一種間接性藝術,藝術家於製版時凝結身體、精神於其中,掀開乘載之物時,方是作品靈光產生的剎那。

福利社FreeS Art Space將於2023年06月17日至2023年07月15日,帶來翁榛羚、阮原閩、鍾佩蓉的版畫聯展《掀開那刻》。

三位藝術家以版印為主要創作手法,將自身生命經歷鐫刻於作品中,翁榛羚從內在與外在的自我矛盾出發,展現對人性、歷史的敏銳觀點;阮原閩從賽德克族與閩南人的混血身分出發,關注當代原住民面對的處境;鍾佩蓉從個人生活經驗出發,探討社會消費文化下對價值的認定。他們不僅關注畫面的組成,更重視製版背後無法言喻的身體性與精神性。

藝術家的創作從製版開始,直到掀開紙張等載體時,版畫作品方宣告誕生,靈光(aura)也同時產生,展覽以「掀開那刻Lifting off」為名,便是指這一重要時刻。版畫可以印製兩件以上完全相同的作品,因此有人認為版畫是不具有靈光的,但每次壓印的過程中,都會有細微的差異,造就了每次掀開載體時的靈光乍現。

畫面的流光溢彩正是藝術家身體與靈魂刻印的痕跡,觀者閱讀作品的表象時,殊不知它是前刻之景的標本與路徑:我在這裡。

| 展覽資訊 |
▎藝術家 Artist|翁榛羚 WENG Jhen-Ling、阮原閩 Siyat Moses、鍾佩蓉 CHUNG Pei-Jung
▎展期 Dates|2023.06.17-2023.07.15
▎展覽開放時間 Opening Hours|週二至週六 11:00-19:00,免費參觀
▎地點 Venue|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 Reception|2023.06.17 (六) 15:00
▎展覽座談 Forum |2023.06.20 (二) 15:00
▎與談人 Panelist|劉錫權 LIU Hsi-Chuan


展覽活動詳情

探索真實與虛擬的交錯:何昆瀚、段沐雙個展《薄 影像:難言之影》、《虛幻主體 Phantasm》

福利社將於5月13日至6月10日展出何昆瀚、段沐雙個展《薄 影像:難言之影》、《虛幻主體 Phantasm》,兩展覽皆透過或虛或實的呈現方式,探討真實與虛擬之間的關係。《薄 影像:難言之影》展覽中的光、聲音、建築和物件通過逆向操作引起大腦的認識和感知,提供了一種新的身體感知方式。觀者可藉由自身個人經驗、美學刺激將真實和虛擬重新組合成影像。《虛幻主體Phantasm》則是展示了三件作品,透過重新部署觀者的虛擬身體和真實身體,在虛擬空間中探索主體性和身體感,並進一步提問當代人如何在虛擬空間中重新感知自身。

眼見為實,腦知為實?當代藝術如何與展示空間互動?藝術家在福利社展覽空間試圖以現地製作的媒體裝置回答這個問題。透過光、聲音和展場原有物件構成的作品,藝術家挑戰觀眾身體感知與大腦判斷之間的盲區,造成感官與大腦的矛盾,讓人不禁發出「在那裡的究竟是影像?還是物件?」的疑問。參考杜象提出的「次薄(infra-mince)」概念,何昆瀚的作品創造了這種存在於兩種感覺、維度之間,相似而無法覺察的狀態,觀者的感知被略過,取而代之是大腦依據過往經驗所下的判斷,因此形成錯誤的認知與感知的幻覺,真實物件與虛擬影像,被重新組合為觀者自己詮釋的影像。

人們使用通訊軟體、電玩遊戲等數位產品時,以自己創造的「替身」存在於這些虛擬空間,替身既能感知,也能輕易脫離那個空間,感受因此顯得真實又虛幻,主體是否真實存在?藝術家分別從「莊周夢蝶」的故事、佛教修行方法「不淨觀」、東方園林建築切入,嘗試從東方思想探索人在虛擬空間中的主體性與感受性。段沐透過虛擬實境和動畫作品,呈現人們游走於現實與虛擬的數位時代下,主體/客體、看/被看關係的轉變,另一種身體被建構、被想像的路徑,探索身體在現實和虛擬空間的感受性,並進一步提問「當代人類如何在虛擬空間中重新感知自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 影像:難言之影      Infra-Image  

何昆瀚HO Kun-Han個展  ──── 福利社B區

虛幻主體                  Phantasm
段沐TUAN Mu個展    ──── 福利社A區

展覽資訊|2023 / 05 / 13 Sat. – 06 / 10 Sat.
開放時間| Tue. -Sat. 11:00 – 19:00
開  幕|2023 / 05 / 13 Sat. 14:00

座談一 〈虛幻主體〉藝術家講座I | 2023 / 05 / 13 Sat. 15:30 與談人|沈伯丞
座談二 〈虛幻主體〉藝術家講座II|2023 / 05 / 20 Sat. 15:30 與談人|莊偉慈
座談三 〈薄 影像: 難言之影〉藝術家講座| 2023 / 05 / 27 Sat. 14:30 與談人|高重黎、王俊傑


展覽活動詳情

「打包的方式」是為身體感的移居做練習,也是空間意識的持續狀態

在頻繁更換居所的過程中,身體與意識彷彿為不適應的自己,建構出了一個容身之所,那是記憶亦或是現實?想像或是遠方?

以此提問揭開展覽的序幕,褔利社FreeS Art Space 2023年度的第一檔個展《打包的方式 The Ways to Pack》將於 202 04  08 日至 2023  05  06 日展出, 藝術家創作中多運用空間裝置、影像與雕塑詮釋對於地方的理解、記憶與身體感,以虛構或實質的行動作為呼喚感性經驗與想像的途徑,並觀察地方在認知及現實之間的流動與投射。近期創作多關注在探索移者跨越地方的心理過程,以實質事物作為其精神性的比喻及象徵。此次展出許芯慈透過幽默的敘事方式,以及對於空間裝置、錄像、聲音等媒材的運用,將對空間龐雜的情感與記憶,打包進身體。

展覽以「打包的方式 The Ways to Pack」為名,透過類似於「打包」中整理、分類及收納的動作,得以記憶、想像並內化空間,以藝術作為媒介,嘗試找尋不同打包 記憶、想像、內化、體現 ) 空間的方式,並以理性且實際的方法,確立往返於記憶中安適場所,這個抽象空間的路徑,並試圖歸納出某種程序,以便攜帶並得以在任何地方展開,將地理場所轉換為精神性的空間;將身體感緩慢的移居過程壓縮為片刻。

「打包」不僅是為身體感移居所做的練習,也是空間意識的持續狀態。我們只能透過不斷地探索新的打包方式,加強自身與空間的連結,將空間打包,將記憶收納,並存放於自身意識之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展覽資訊

展期│2023年4月8日— 2023 年5月6日 ,周二至周六 11:00 – 19:00

地點│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3.04.08 (Sat.) 14:30

展覽座談│2023.04.08 (Sat.) 15:30

與談人│王德瑜 WANG Te -Yu

意識形態中的身份認同—凌宗廷個展《中國製造Made in Republic of China

政治傳播?資訊控制?早年政府透過電視、廣播來傳遞政治思想,現今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播,取得資訊控制,潛移默化影響人民對中國的影響,然而在工業、農業、文化、娛樂等不同層面卻又是受惠於中國,許多物品印著「Made in China」。

本次褔利社將於20230211日至0311日展出凌宗廷個展《中國製造Made in Republic of China》,本次展覽中,呈現藝術家凌宗廷從大學時期延續至今,對社會的觀察,採取非激進性的批判手法,更以複合性的手法引導觀者見證與反思台灣歷史圖像、議題和身份認同。凌宗廷在此次個展以藝術創作的形式回應現實,以「羊」作為亞洲人的比擬,取其社會化、群體生活等形象、並搭配中華民國國旗的代表色紅、白、藍三色,試圖從中釐清自己的成份標示;另外在作品《中國製造》中,藝術家選擇了三件過往所設計的機械裝置,其中大約超過半數的材料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技術元件,呈現出內心與外在的矛盾:以一種抵抗的姿態,呈現台灣無法擺脫中國的依賴。

凌宗廷曾就讀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研究所,喜歡摸索機械和材質,雕塑背景出生的他,擅長複合媒材塑形,另一個身份為跨域整合藝術團隊「穀米機工」的負責人,嘗試在商業委託和藝術家的身份之間遊走,以獨特的視角,探討群眾關係與個體意識之連結的可能性。在此次展覽將呈現給大眾的作品中以藝術產業作為思辯的出發點,展出的作品緊緊扣合在台灣的身份認同及意識形態兩大關注點。從被政治強權的操控,到如今緊張的台海局勢,凌宗廷不斷透過思考、自我投射及開放性提問進而提醒人們去思考,究竟台灣人的靈魂是由何構成?在整體展覽中,這不僅是凌宗廷關注的議題,也是當代眾人無法逃避的課題。

 

備註:因應疫情政策,請各位進到室內還是要戴好口罩,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展覽資訊

展期│2023.2.11 3.11

地點│ 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 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B1

開幕│2023.02.11(Sat.) 15:00

策展人│彭庭軒 PENG Ting-Hsuan

展覽座談│2023.02.11(Sat.) 16:00

與談人│倪昆 NI Kun

所謂的完成只是一個階段性,吳瑋庭《事物未完成》重寫事物經驗的空間想像

8 月 28 日至 9 月 25 日福利社將推出吳瑋庭個展《事物未完成》,藝術家吳瑋庭沿大佳河濱公園進行採集創作,將草坪綠地比擬為居家地毯,以一種將場地清潔黏滾的角度切入,透過室外採集的轉換,重現植物表面塵埃落腳處的時間逝痕,翻印、再製並檢視事物經驗與外部空間的行為關係。

枯草嫩葉、花瓣粉蜜、微塵與未知物質交織的輪廓,模稜於展場的牆面上。觀眾藉由擦拭的行為介入作品,亦能將繁複的脈絡保存於色塊的暈染中。作品之間隔著253公分的轉場牆面,恰好是觀看時所需移動的距離。掃動的型態則將草葉生長的時間性具體化,亦交雜對於未知語言的思考。

疫情之下藝術家會怎麼創作?在防疫期間,吳瑋庭於鄰近居家的綠地所發展出的作品,聚焦於不同的黏貼循環次數,比較相同場域中相異的黏滾速度、次數與物質附著的關係,形成組合性的描繪。所完成的項目僅指涉一個階段性,是始終不止改變的狀態下某一瞬的剖片。實際上,所有的事物都未完成。

藝術家吳瑋庭是首屆台灣當代一年展評審團獎獲選者。本檔展覽《事物未完成》為吳瑋庭自得獎作品《這是一張()的地毯—草皮樣式》的延伸系列作,藝術家原本創作的角度較是從公領域與私領域的草地碎屑作為主體,重新檢視並將其再造句,再以裝置形式作展呈。此次個展中吳瑋庭除了從不同的創作思考角度與採集後的運用方式,更嘗試將採集物透過擷取放大再翻印,並將其描繪於平面畫作,來化約時間與空間置換的關係。

台灣當代一年展於2020年隆重推出展區轉型與全新活動,讓藝術家得運用更多元的形式、不設限的場地展現創作內涵,增進作品與觀眾現場對話的可能性,並首度設立「評審團獎」,邀請 9 位藝術界各領域專家組成評審團,共同選出20名評審團入選者,進行「一年一會」面對面交流活動,共同討論創作生涯的情與熱,而最終評選出「評審團獎」一名並頒予評審團獎得主展覽合約,藉此促進藝術創作者未來的發展機會。

備註:目前為防疫期間,敬請各位觀眾配合戴口罩、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事物未完成」吳瑋庭個展

展期:2021 年 08 月 28 日 — 09 月 25 日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1 年 08 月 28 日 14:00
座談:2021 年 08 月 28 日 15:00
與談人:陳松志

活動專頁

城市角落的俯拾與翻製 林育正《方體演算》動態運轉中的自我探索

7 月 24 日至 8 月 21 日福利社將推出林育正個展《方體演算》,展出其近十年來創作的新舊作品,物體在方盒空間中不斷玩轉、滾動,與福利社的內部空間結構交織,創造出低語呢喃、神秘而充滿魅力的機械裝置。

林育正以創作探索日常生活的空間角落,時常結合城市和現代建築中龐雜而細碎的日常物件,如管線、水溝蓋、磚、門把、開關等,揉合水泥、人造絨布與羊毛,重新組合、翻模再製,以獨特的手法組裝出奇特的動力藝術。藝術家思索自身處在城市中的空間,試圖將建築與生活所隱含的訊息概念化地體現於創作當中。

《方體演算》展品陳列於特製的鷹架之上,多數來自林育正過往小型作品的拆解重組,聲響、色彩、燈光重新賦予日常物生命,看似不相干的元素往復戲耍,互相聯繫。本次展覽著眼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觀眾可窺見林育正設定模組,反覆輸入、轉換、試錯重構等行動的結果,也可在展場中獲得探索樂趣,觀察造形藝術萌生抽象而自由的狀態;其中新的敘事脈絡生成,藝術品的意義也與生命經驗產生揉合。「方體演算」有意揭示藝術家藉由物件的收集、符號化和模型化,將物與概念連結延伸,透過空間思考來打開人們與環境的關係,並致力尋找物質生命運轉不息的動力。

視盟 (AVAT) 與悍圖社秉持為藝術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成立「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覽空間,自 2013 年起每年舉辦年度展覽徵件,支持藝術創作者實踐創作理念,期待藉由空間介面,促進藝術的深度探討與藝術視野的開啟,進一步地擴展藝術對話交流。去年因疫情影響導致檔期調整等原因,2021 年度徵件展數量略少於往年,將推出三位藝術家個展,依序為「黃崧菀個展」、「林育正個展」及「楊祐丞、彭思錡雙個展」。

備註:目前為防疫期間,敬請各位觀眾配合戴口罩、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方體演算」林育正個展

展期:2021 年 07 月 24 日 — 08 月 21 日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2021 年 07 月 31 日 15:00
座談:2021 年 08 月 07 日 14:00 – 16:00
與談人:鄧肯・蒙特弗 Duncan Mountford

活動專頁

你以為的往往不是你以為的 黃崧菀「視之所繫」以繪畫觸發思想的交流

4 月 24 日至 5 月 22 日福利社將推出黃崧菀個展《視之所繫》,藝術家黃崧菀運用拼貼、重製的手法描繪自我心中對於物體記憶的感知,以此記錄生活日常或旅行途中的相遇及對話,透過繪畫,期待觀眾挖掘圖像輪廓背後隱含的意義連結。

黃崧菀的創作靈感源自於對周遭事物的細微觀察,描繪的對象經常是路邊撿拾的石頭、餐桌上的食物、西式點心的烘焙模具等,「繪畫對我來說是一種方法。」黃崧菀在筆記本上繪製這些「物件」,憑著對物件的印象,描述它背後的故事,作為當下的日常記錄。然而在描繪的過程中,無預警進入腦中的零星記憶,會被再加載至「物件」上,描繪的畫面遂成為記憶碎片的集合體,進而重新建構了「物件」本身。

人的記憶往往是不夠純粹的,對「物件」的認知可能來自你的個人經驗、自我想像,甚至是他人的客觀描述,「我在乎的是視覺背後的思想,是否能被觸摸及閱讀。」黃崧菀的創作以繪畫及複合媒材為主,本次展出的作品乍看之下,好似一本百科圖鑑,但在細細閱讀每個作品的畫面後,那些有著模糊輪廓、曖昧不明的圖像,反倒使得展覽就像一本觸動人心的現代詩集。

黃崧菀在反覆地經驗參照、對話、及重新組合中,不斷地深入探索圖像帶來的視覺感知,本次展覽「視之所繫」便是表述對於各種意義節點的連結性,「在描述物件的過程中會出現另外一個描述」,黃崧菀試圖以循環論證的方式,精煉出圖像中的真確意義。

視盟 (AVAT) 與悍圖社秉持為藝術公民服務與回饋藝術環境的初衷,成立「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展覽空間,自 2013 年起每年舉辦年度展覽徵件,支持藝術創作者實踐創作理念,期待藉由空間介面,促進藝術的深度探討與藝術視野的開啟,進一步地擴展藝術對話交流。去年因疫情影響導致檔期調整等原因,2021 年度徵件展數量略少於往年,將推出三位藝術家個展,依序為「黃崧菀個展」、「林育正個展」及「楊祐丞、彭思錡雙個展」。

備註:目前為防疫期間,敬請各位觀眾配合戴口罩、量額溫、手部消毒及實名制入場等防疫措施,福利社與您一起維護台灣公眾的健康。

 

「視之所繫」黃崧菀個展

展期:2021.04.24-05.22
地點:福利社 FreeS Art Spac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82號B1
開幕:04.24 (六) 15:00
座談:05.08 (六) 14:00 – 16:00
與談人:王聖閎
活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