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藝術組織齊聚,合力探究藝文生態的機遇與挑戰
由視覺藝術聯盟(視盟)與春之文化基金會共同舉辦的春之講堂:「合力之力—藝術組織的行動策略」論壇於上週順利落幕,論壇為期兩日,包含公眾論壇與閉門會議兩大部分,聚集了國內外15個非營利藝術組織,探討藝術組織的公共目標與社會影響力。
公眾論壇:藝術組織與社會的對話
第一天的公眾論壇中,講者各自從「建構、成長、創新」三個階段,分享各自機構的藝術生態與挑戰。在「協作基石:印尼篇」中,切曼提—藝術社會中心(Cemeti – Institute for Art and Society)營運經理 Tiara Afriani 在提到「切曼提最初是為了替代保守的政府藝術機構而成立」,她指出,印尼文化中深植的「互助合作」(gotong royong)精神,使藝術生態得以在藝術家間以及藝術家與觀眾間形成無阻隔的關係網絡,進而產生社會影響力。
「協作基石:韓國篇」則邀請韓國最具指標性的環形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 LOOP),由執行長 Ji Yoon Yang 分享韓國當前的藝術生態。她提到韓國政府投入的大量資源,使藝術家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關係,導致以獲取資助為前提的創作風氣。她進一步強調,為了突破政府、財團的控制,環形替代空間以開源來解決單一資源挹注所衍生的問題,經費的來源出自於世界各國藝術環境健全的國家,這也恰恰反映不同國家在藝術發展的差異。
視盟理事長何孟娟擔任「協作基石:臺灣篇」的主講人,也同樣提到臺灣政府對於藝文補助的現況,使臺灣藝術家長期仰賴政府資源,實際上環境仍無法有效支持藝術家生存。視盟長期為藝文政策倡議,試圖解決資源短缺與政策不健全等問題,為因應時代轉變以及當代社會的挑戰,視盟正面臨轉型的問題,希望透過更多的溝通交流,促進藝術在社會環境的能動性。
本次擔任觀察員的烏克蘭畫廊協會(Ukrainian Gallerists Association)理事長 Marta Trotsiuk 則在會中分享三個組織對她的啟發,並指出各國藝術生態面對到的共同挑戰,強調組織不應被動地依賴政府資源,以避免因政策變動而影響組織發展,並應拓展國際連結,以建立穩固的全球藝文合作策略。
計畫主持人姚孟吟指出,政府補助對機構發展影響深遠。機構在不同階段面臨挑戰與轉型契機,可能來自社會變遷、內部需求或公部門期待。如何穩固組織基礎並拓展受眾,是重要課題。在隨後的圓桌討論中,她也與四位講者探討藝術機構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與挑戰。
閉門會議:藝術生態的挑戰與策略
第二天的閉門會議匯聚來自五個國家的15個藝術組織代表,他們齊聚一堂,深入討論藝術工作者的權益保障、性別議題、著作財產與身份認證等重要議題。
首先,如何保障與維護藝術家權益的議題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尤其是許多藝術組織代表,同時也是個人藝術工作者,在法律上可能既是出資者(甲方),也可能是承攬者(乙方)。藝創工會的徐詩雨理事表示工會成立目的便是回應台灣藝術家在社會福利政策上的需求,
然而目前藝文領域在法律與權益保障方面仍顯不足,尚需持續推動法律制定及倡議簽訂合約的重要性。湄公河文化中心的計畫統籌經理李慧珍則以自身的合作經驗建議:無論金額大小,都應簽訂合約以保障雙方權益。她強調,合約不應單方面偏袒其中一方,而應是以雙贏的目標為前提來制定,讓創意在契約的框架中仍能如活水般帶動雙方往更好的發展方向匯聚。會中也呼籲各組織應持續向政府倡議,促使政府從上而下建立健全的藝術合作機制,加強對藝術家權益的保障。
在談到性別議題時,韓國環形替代空間執行長 Ji Yoon Yang 對台灣女性藝術家的發展環境感到驚訝,指出韓國藝術產業內的女性仍面臨世代差異的困境,新世代認為前輩的作風過於僵化與老派,使得即使兩方有共同的追求,卻因溝通不良而難以合作。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理事長王玉齡則肯定台灣在女性藝術生態方面相較過去有所進步,然而仍存在性別歧視與壓迫等問題,特別是 #MeToo 事件所引發的社會關注。她以協會名稱從「女性藝術家協會」改成「女性藝術協會」的轉變,強調女藝會關注範圍已擴展至整個藝術生態,積極接納包含策展人、畫廊經營者與收藏家等在內的女性藝術從業者,以致力維護女性在藝術領域的權益。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TASA)李育萱理事長回應世代議題時則提到,大家需意識到我們各自代表著某一世代、教育與背景,當衝突發生時,應先退一步嘗試理解對方所承載的時代與經歷,設身處地,相互體諒,才能促進更有效的溝通。烏克蘭畫廊協會理事長Marta Trotsiuk 也提到,與受眾的有效溝通也需考量不同年齡層的媒體習慣與背景,例如與網紅合作能吸引年輕人,臉書適合對年長者進行宣傳,甚至廣播也能傳遞資訊。她強調,藝術組織應採用多元媒體策略,才能全面觸及各世代觀眾。
在會議尾聲,視盟理事長何孟娟表示自己對於本次活動非常有感觸,「視覺藝術界在討論自己的福祉權益時不見得會出現,當討論到組織、藝術可以做什麼,反而非常踴躍」,並以此作為活動總結。
展望未來合作
未來,視盟將積極拓展國際合作,計畫延伸至歐洲、北美等地的非營利藝術組織。透過國際交流與合作,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藝術組織的公共角色與永續發展策略,探索共同的目標與合作機會,為台灣及國際藝術界築起交流的橋樑。視盟期望在未來能拓展更多連結,並持續深化跨國合作,推動全球藝文生態的共同發展。敬請期待,未來將有更多精彩的活動,讓我們一同為藝術生態健全而努力!
主辦單位|春之文化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市文化局
閉門會議參與名單|(按單位筆畫順序)
▪️ Alternative Space LOOP|Ji Yoon Yang 執行長
▪️ Cemeti – Institute for Art and Society|Tiara Afriani 營運經理
▪️ 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郭奕臣 /視盟 副理事長
▪️ Ukrainian Gallerists Association|Marta Trotsiuk 理事長
▪️ West Den Haag|Baruch Gottlieb 博士
▪️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王玉齡 理事長
▪️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陳依純 秘書長
▪️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李育萱 理事長
▪️ 台灣藝文空間連線|林文藻 秘書長
▪️ 両天工作室、行動藝術村|林祐聖
▪️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張凱迪 副理事長
▪️ 春之文化基金會|周宜蓁 藝術專員
▪️ 視盟|何孟娟 理事長
▪️ 視盟|蘇瑤華 常務理事/前臺北國際藝術村 總監
▪️ 視盟|姚孟吟 計畫主持人/視盟 常務理事
▪️ 湄公河文化中心|李慧珍 計畫總籌
▪️ 新樂園藝術空間|張雅萍 執行長/台灣藝文空間連線 理事
▪️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徐詩雨 理事
▪️ 臺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曾福全 秘書長
▪️ 襲園美術館|林郁晉 策展人/視盟 理事
▪️ 楊宣勤 前文建會第三處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