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無不是個艱困的一年,COVID-19 成為人心惶惶的議題,許多國家實施封城或是鎖國政策,人民的自由受到限制,經濟生產活動也跟著停擺。各國的藝文圈更是受到嚴峻的挑戰,面臨博物館與藝廊關閉,表演活動取消,藝術駐村暫停,許多藝文團體必須面臨解散的情況。
這次的台灣當代一年展講座,邀請台北國際藝術村李曉雯總監、台灣藝文空間連線林文藻秘書長、獨立藝文工作者姚羽亭以及竹圍工作室蕭麗虹老師,分享疫情之下各國藝術生態的轉變,帶領觀眾閱讀國內外藝術行動的案例,深入探討藝術工作者在防疫時期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疫情下國際藝文領域的轉變
相較於台灣,國際藝術團體很早就開始做online的工作,所以面對疫情下的社會,國外藝術圈發展許多線上計畫。以 Res Artis 底下的駐村單位—ARCAthens 為例,因為 COVID-19 的關係,他們進行第一個虛擬進駐(Virtual Residency)計畫,一位是在紐約的藝術家,另一位是在雅典,計畫的模式是他們每天會在 Instagram 發布作品,也會彼此進行視訊,並將這個視訊討論保留在社群媒體上。
另外,國際藝術組織 TransArtists 的「Hello World」,也是疫情之下發展出的一項有趣計畫。他們挑選七十幾個地點,在這些地點定期舉辦活動,討論什麼活動被取消,什麼活動以什麼樣的方式在進行,大家共同討論,達到資訊共享的目的。
長期關注東南亞文化動向的姚羽亭,也在此次的論壇裡分享東南亞目前的藝文現況。印尼的視覺藝術平台 Cementi Art 發起「Impossible Project」計畫,傳遞二十個筆記本給藝術家,邀請藝術家寫下他們認為「不可能的計畫」,年底會集結成果並且舉辦線上展覽,將原有的展覽「Toko Buliong」替代為線上展覽,並且舉辦線上講座。菲律賓的 Lockdown Lab 在此次的疫情扮演重要的角色,集結藝術家、設計師、醫生、護士、技術人士、教師等,致力於提供開源解決方案,跨領域合作公衛教育,讓菲律賓的民眾了解 COVID-19 的嚴重性。
李曉雯總監談及國際性藝術交流的轉變:藝術產業的消費端沒什麼改變,有線上劇場或是線上藝廊,只是銷售方式有所改變;不過,對於藝術生產端有很明顯的變化,因為創作工作者特別需要感官去沉浸,所以藝術家駐村如此重要,必須到異文化實際感受,於是疫情之下生產端系統勢必做出調整再繼續支持藝術家。
「虛擬駐村」實驗,以「轉身之藝-從駐村看當代工藝」為例
今年於南投草屯鎮的工藝文化館舉辦「轉身之藝-從駐村看當代工藝」:藝術家透過他人口述和田野調查後,逐步建構所感受的在地樣貌,對照自身生命經驗作為素材,並以當代工藝進行創作。特別一提,日本藝術家秋山清(Sayaka Akiyama)因為現在待在日本,無法過來,所以執行單位必須協助他做田調;藝術行政與 Sayaka 透過書信的一來一往,了解他創作過程中有興趣探訪的資訊,彙整成完整的田調,讓藝術家能夠安心地完成創作。
林文藻秘書長補充:其實 Sayaka 很開心參與這次的展覽,讓他得到不同的方式進行創作,每天也會有期待感,可以在日本收到我們寄給他不管是實體或是 E-mail 的東西。
線上交流的新日常,以「想像中的國度:臺灣與拉丁美洲的交往」為例
李曉雯總監率先在此節說明,竹圍工作室和台北國際藝術村原訂的拉丁美洲初探計畫—「想像中的國度:臺灣與拉丁美洲的交往」因為受疫情影響,中斷互訪,因而轉而採取線上會議的方式,以維持雙方持續進行深入交流。這次計畫的交流對象,都是與竹圍工作室有過交往的五位藝術家,確保雙方的觀念和概念是契合的,有信任基礎的情形下,線上計畫也能夠實行地更順利。
這次的計畫主要探討兩個議題,分別是所處在新常態(New Normal)之下,大家關注的焦點在於醫療資源和社福系統,藝術的必要性是否還存在?對於藝術進行自我批判和思考;拉丁美洲被視為世界農場,供應國際市場的咖啡、馬鈴薯等原料,因此,另個議題聚焦於環境資源和永續發展。
來自巴西的藝術家卡米拉‧坎波斯(Camilla Rocha Campos)便在交流過程中提出不同文化背景會對於字義的理解會有所差異。永續(Sustainbility)的概念是討論要如何保留環境資源給下一代,但是對於卡米拉而言,她認為「永續」在拉丁美洲的意涵則是「求生存(Surviving)」,這一代生活都需要擔憂,何嘗想到下一代?卡米拉認為像是不同文化對字義的差別很有趣;然而,藝術進駐就是透過文化交流來閱讀世界,找尋自己的位置。更深入的反思,文化交流不一定要透過旅行來實踐,有沒有新的形式可以實現?
當今台灣藝文圈面臨的問題
國外從三月份開始,許多藝文工作者都持續待在自家辦公,面臨空間上的轉變,轉而採取線上討論的方式進行。台灣很幸運地沒有面臨封城,不過相對於國外,台灣藝文工作者對於線上操作較為不熟悉,這點是我們需要補足的地方。進行國際藝術交流計畫的時候,藝術行政也要建立一套 SOP,學習使用什麼軟體進行,將蒐集的問題交給藝術家,再回到台灣播放。
林文藻秘書長認為現在很多國際駐村單位在推線上駐村(Online Residency),他們的技術和軟體設備也很完整,但是台灣這方面仍然還在學習階段,文化部在這部份也還需要進步。
講座的最後,由竹圍工作室創辦人蕭麗虹老師為整場分享作出總結蕭麗虹老師認為,疫情之下藝術工作者還是有肩負讓社會變得更好的責任,儘管這次台灣並未受到很大的衝擊,仍然要關心其他國家的藝術工作者。思考藝術如何在移動性受限的現在及未來發揮作用?並且持續的關心社會脈動,服務社群和社區。
文字整理:竹圍工作室 2020 年秋冬季實習生 黃佳珊
❱❱ 變動中的路徑-國際文化交流的轉向
9 月 13 日 ? 16:30-19:00
主持│蕭麗虹/竹圍工作室創辦人暨總監
講者│林文藻/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秘書長、姚羽亭/獨立藝文工作者、李曉雯/台北國際藝術村總監
—
♾
2021 台灣當代一年展 Taiwan Annual
春季徵件、秋季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