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正義在地覺醒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書書封
《氣候正義在地覺醒: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書》

國際藝術社群曾於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期間舉辦 ArtCop 活動,試圖傳達「氣候議題同時也是文化議題」,並用藝術創作帶領人們感受地球環境所遭遇的處境。臺灣藝術圈對於氣候議題的回應體現在環境藝術的發展上,藝術家透過藝術創造行動,修復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為改變過往單打獨鬥的狀態,進一步呈現出臺灣藝術工作者對於「永續」議題的看法及建議,台灣視覺藝術聯盟(以下簡稱「視盟」)今日(6/20)視盟「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於官網上線,透過問卷調查 250 組獨立工作室、替代空間、畫廊、美術館、藝術園區等不同的視覺藝術機構,是國內視覺藝術首次的永續意識普查,並藉此提出符合臺灣在地情境的永續策略。

根據「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研究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藝術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且已在可及範圍內採取永續行動,包含與氣候議題相關之藝術創作生產、日常的節能減碳活動等,顯示我國視覺藝術工作者的永續意識已蔚然成風。調查中進一步透過巡迴講座蒐集臺灣各區的意見,發現位於東部的藝術工作者更是已將永續行動融入生活及創作中,例如透過撿拾材料創作、關注土地與人類之間的關係等議題。然而對於碳排放的計算上仍須努力,多數機構對於要如何計算碳排放量數據以及如何撰寫永續報告沒有深入的接觸,顯示出目前缺乏公開透明的藝術碳排放量資料庫作為參照,也沒辦法與國際藝文機構或是其他產業同步比較數值,缺乏與外界的溝通管道,影響成效仍有限。

「臺灣視覺藝術永續行動研究報告」也針對一般民眾製作永續意識調查問卷,以作為與視覺藝術工作者/機構之對照組,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傾向支持有意願減少碳排放量行動的藝術工作者/機構,期待藝術工作者/機構能更有意識地在藝術活動上實際減少碳排放量,未來若能透過計算工具,增加藝術工作者為減少碳排放量努力的可溝通性,不但能獲得一般民眾的支持,也能讓社會更了解藝術產業碳排放量的狀況,並成為溝通的共同語言。對此,視盟建議成立藝術永續實踐的資料庫,累積並分享在地的創意行動案例;建立符合在地的碳排放計算器,以有感易懂的數據作為可與外界交流的基礎。上述建議的意義並不限於數據統計,而是觀照藝術永續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踐,使案例變成一個可複製的經驗,進而產生一種生態關係的轉化。

2022 年,畫廊協會、表演藝術聯盟、文化法學會、臺北藝術大學,以及視盟共同發起「臺灣藝術永續聯盟,」試圖聯合各藝術領域的力量,發揮社會影響力,如畫廊協會成立「綠色使命辦公室(Green Engagement Office)」,建立視覺與表演藝術之碳計算器及資訊網,並於台北藝博會規劃「凈零排放示範展區」;表盟出版台灣版「劇場綠皮書」,翻轉了表演藝術當前製作流程的思維,並提供循序漸進的實踐方法;北藝大舉辦「藝術永續國際論壇」,邀請來自世界及臺灣的藝術永續領導者深度對話。

視盟則於 2023 年完成國內視覺藝術機構永續意識普查,2024 年,視盟將進一步研發適合臺灣國情的藝術永續調查模式,協助推動藝術機構撰寫「永續報告書」,不僅能透過報告書與國際對話,也能作為未來與企業合作的各項永續指標評比。另一方面視盟也將著手進行視覺藝術材料研究相關的知識性平台,收集和分享有關藝術永續實踐及永續材料的資訊與方法,試圖建立媒材資料庫或材料履歷,讓已在推動永續行動的藝術工作者能帶動更多人參與,鼓勵藝術工作者及機構使用低碳排材料,擴大永續意識的推動。

為響應永續精神與支持知識共享,本書採數位出版,全書內容已建置於視盟官網,供大眾閱讀與下載。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
發行日期:2023 年 6 月

|線上閱讀:

Please wait while flipbook is loading. For more related info, FAQs and issues please refer to DearFlip WordPress Flipbook Plugin Help docum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