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 1胡朝聖,以策展平台推動互利共好的永續藝術

訪談・撰文:蘇瑤華、林祈昱、林姿儀
2024年9月24日

循序內化永續思維,利己又利他的雙贏策略

身為藝術空間及策展公司的管理階層,胡朝聖執行長坦言,節能減碳行動最初源自於經濟效益的考量,從展覽檔次安排、展品運輸時集中配送管理、循環使用佈展品等;經過多年實施及反覆討論,才逐漸在內部團隊形成自發性的永續思維,並落實於更廣泛的策展實務。

從最簡單的節能行動說起,胡執行長引領双方團隊有效安排各場展覽舉辦時間,盡量集中在相鄰時段,盡量避免空調在無人使用空間時運轉,也為藝廊節省電費開支。為極大化物流配送的經濟效益,胡執行長請團隊統合收藏家的需求,盡量累積至一定數量後集中在1至2天內運送,也能減少展品運輸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

而為數不少的閒置展覽佈品,例如陳列藝術品的木座台,團隊為此尋找倉庫存放,額外增加空間的控溫控濕等電費支出與能源碳排;胡執行長與團隊討論後,翻轉每年固定編列木座台預算的營運慣性:「大概從八年前吧!我們改為事先詢問藝術家是否有木座需求再訂製,如果這一檔展出有木座,也會盡量安排下一檔也需要木座的藝術家,可以接續使用」。

 

推行至今,胡執行長向我們表示,策展團隊現在會主動發想對環境永續的具體行動,像是以數位方式減少紙張用量:「我們在入口處放置QR code讓參觀者加line成為會員,透過網路宣達展覽資訊及藝術品資訊,也在藝廊官網上傳藝術家畫冊PDF檔。」可見藝術永續的創意思維,已落實在組織內部文化的方方面面。

策展人、創作者和資助者,三方共建藝術永續生態系

胡執行長認為,除了自發性的內在動機之外,參展藝術家、合作夥伴及贊助企業的共同發心,是得以成就双方策展團隊永續果實的關鍵助力。 訪談當日的展間一隅,一座木棧板箱吸引眾人目光,那是薩燦然老師作品的展示台,也是裝載薩老師藝術品的運輸箱。胡執行長表示之前參觀倫敦的展覽時,看到有項作品直接陳列在運送用木棧板箱上面展出;當這次團隊發現已經連續兩檔次都使用了木座,於是詢問薩老師能否接受直接使用這個運輸箱當成展示台。「薩老師相當認同我們的理念,幫我們製作了這個木棧板箱,且自願吸收製作費用;木棧板箱和作品是一體的,我們這個展出結束後會一起歸還薩老師或送到下一個展覽處、收藏家」。
S__13836292
( 解說:薩燦然老師作品暨木棧板箱)

另一股推動力量來自藝術活動資助方,尤其金融機構積極支持國內藝文發展,配合政府推動永續金融及淨零碳排,必須了解所資助的藝文機構有採取哪些節能減碳的行動。一家長期往來的銀行之前曾向團隊進行宣導,日後將對所有受資助方進行ESG評鑑,且評鑑分數會影響日後是否繼續合作。胡執行長表示:「這家銀行相當肯定我們團隊做了這麼多節能減碳行動,不過因為藝廊營運的特殊性,如展品陳列用木座、因應展覽需要的印刷品等,銀行客戶建議我們可以贊助「社會創新平台」(SI.Taiwan)上面的良善新創企業,提高ESG評鑑分數」。

根據近年策展經驗,胡執行長觀察到國內藝術家大多認同永續價值,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策展人可從「喚醒自覺」層面去和藝術家溝通,增進藝術家對永續的認知,促進正循環的藝術永續生態系。